《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
某西方学者写道:“《国际歌》呼吁他们起来的有名的‘饥寒交迫的奴隶’,乃是与电灯、马克西姆机枪和‘科学’的种族主义同时的维多利亚后期的现代发明。”作者试图说明()
A.工业化加速社会分化 |
B.工人运动兴起 |
C.工业化进程加速 |
D.工业文明成果主要集中于英国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与该观点相吻合的是()
A.工业革命加剧了殖民扩张 |
B.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的兴起 |
C.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D.工业革命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的著作中,有许多地方是借用远航探险作比喻。他曾明确地说过,“通过在我们时代已开始习以为常的远距离的航海和旅行,人们已揭露和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可使哲学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据此推理()
A.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
B.近代自然科学开始指导早期殖民扩张 |
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哲学研究新领域 |
D.远航探险成为欧洲经济发展主要渠道 |
王韬在《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中说“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顾风波之险,有时不可测料,……于百中取二三。无事则公司得以微利,有失则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损,此其法诚至善也。”材料中国所说的“法”主要是指()
A.创设国家中央银行 | B.建立近代金融体系 |
C.仿效西方公司制度 | D.建立近代保险制度 |
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
年代 |
钢(吨) |
生铁(吨) |
煤(吨) |
锰矿石(吨) |
1935年 |
256565 |
787061 |
36091747 |
31400 |
1936年 |
414315 |
809996 |
39902985 |
43400 |
1937年 |
556347 |
958683 |
37230469 |
79187 |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
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