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¹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1)此诗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请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对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说只有远离故乡外出做官之人,才对自然物候的变化特别敏感。“偏”字用得特别工巧,形象地表现出新春来临时宦游人感慨时光流逝的心惊,与尾联“归思”相照应。
B.颈联写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水上的绿萍,在晴朗的阳光下摇动着光泽。“催”和“转”两个字非常有力地渲染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与无尽活力。
C.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尾联是点睛之笔,诗人因宦游他乡,不能赏玩故园春景,辜负大好春光的“归思”之情跃然纸上。
D.本诗结构细密,循着诗题,层层拓展:“新”字扣住“早”;中间两联具体描写早春景象,“云霞”两句呼应“望”,“淑气”两句呼应“游”,尾联与“和”字照应,点明了诗人和同伴的伤春思归之情。

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共10分)
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 萨 蛮
周邦彦
银河①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②。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①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江河。②浴凫飞鹭:凫:野鸭。鹭:白鹭。③浪发:滥开。
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湖上晚归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简要分析。
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