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回人主意(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4)上得佳鹞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3.

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
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霰,一种不透明的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自叹每有欲往往___________
②辄复不遂辄___________
③任之而已而已___________
“亦复有少趣”,“趣”在何处?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___________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___________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画线句子得到的启发。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 {9 a& a" f/ x2 J7 Q/ M0 N3 G8 _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5 K: |} l1 z- f/ d9 a/ W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解释下列短语。
(1)三鼓:▲(2)败绩:▲
(3)不私:▲(4)恂恂:▲
(5)立斩以徇:▲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