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28—33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本文选自《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人。标题中的“讽”是 之意。“纳”是接受、采纳之意。
.请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请选出加点字的注音、注释有误的一项( )
A.朝服衣冠(zhāo早晨)皆朝于齐(cháo朝见) |
B.时时而间进(jiàn间或、偶然)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jiàn参与) |
C.吾孰与徐公美(shú谁)公来,孰视之(shú仔细) |
D.期年之后(qī几乎)王之蔽甚矣(bì受蒙蔽) |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翻泽文中画线的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泽: ..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答: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解释划线的词语。
友人来过()适使其仆市履于肆()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 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吾 不 能 知 子 而 缪 以 疑 子 吾 之 罪 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下列加横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
B.孔子云:何陋之有?渔人甚异之。 |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 |
B.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记叙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
C.《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
D.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明确表达了孤芳自赏,鄙视没学问的人的思想感情。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或名言中写出两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 B.问/今是何世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后遂无问/津者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 B.阡陌交通(交通运输) |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作者在本文中描写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②废疾者(废疾:)
③女有归(归:)
④大同(同:)译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翻译下列短文。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尝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