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能够体现赫鲁晓夫“蛮干”的是(   )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可知洪仁玕的经济主张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有研究表明,中国“1851年至1865年这14年间总人口减少了1.12亿,下降了26.05%。”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