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
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
下图所示为全球同一日期,曲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据此回答(1)~(4)题。该图比例尺约为:
A.1:111 000 000 | B.1:222 000 000 |
C.1:22 200 000 |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11千米 |
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10°N,0° | B.20°N,0° |
C.20°N,180° | D.10°N,180° |
图示时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A.0时 | B.6时 | C.12时 | D.18时 |
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处于极夜时期 |
B.我国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 |
C.波斯湾至日本的油轮在斯里兰卡南部顺风顺水 |
D.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是小麦收获季节 |
下图为圣彼得堡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1)~(4)题。根据图推断,圣彼得堡的地理坐标为:
A.53°26′N ,30°E | B.53°26′N ,45°E |
C.60°N, 30°E | D.60°N ,45°E |
根据图推断,中国南极长城站(62°12′59″S,58°57′53″W)在北京时间6月22日的夜长时间大约为:
A.约22~23小时 | B.约18~20小时 | C.约24小时 | D.约1~2小时 |
当圣彼得堡6月22日正午时,南极长城站的区时为:
A.6月22日18时 | B.6月22日6时 | C.6月21日18时 | D.6月21日10时 |
圣彼得堡在每年夏天有“白夜”现象,即傍晚落日的余晖和第二天清晨的曙光连在一起。结合图,分析此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白夜”现象即是极昼现象 |
B.“白夜”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
C.“白夜”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
D.“白夜”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逆辐射作用 |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经历了11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于北京时间2006年11月28日21时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51°E)参加第15届亚运会.据此回答下列(1)-(2)题。代表团出发时多哈的当地时间是:
A.27日5时36分 | B.28日16时24分 | C.28日5时36分 | D.28日5时24分 |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若用阴影部分表示代表团抵达多哈时,地球上11月29日的范围,其中最接近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面是某海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直线PQ为昏线。完成(1)—(2)题。图示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是:
A.18:20 | B.1l:20 | C.6:20 | D.23:20 |
当PQ线与经线的夹角为一年中最大时:
A.我国北方沙尘暴频发 |
B.黄河科考站的科学考察活动最活跃 |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
D.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南迁移 |
12月22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经纬度观测,操作方法是:在操场上选择一点A 处,垂直立一个竹竿(竿长2 米),画一个半径为2米的圆圈,将观测到的杆端点在地面所投影的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据此回答(1)~(2)题。该地的地理坐标约为:
A.122.5°E ,21°34ˊN |
B.120°E,45°N |
C.117.5°E,21°34ˊN |
D.120°E,23°26ˊN |
该地一年中有两次出现立杆无影的奇观,其中一次发生在6月8日前后,另一次发生的时间为:
A.4月4日前后 | B.6月22日前后 |
C.7月5日前后 | D.9月9日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