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今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作用明显,影响深远,而宋人却对其颇多非议,理学家们对其批评尤为激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专用己意,训释经典,倚威为化,以利为罗。……故五十年间,经术颓靡,日入于暗味、支离,而六经置于空虚无用之地。……轻用已私,纷更法令。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废祖宗法令,而不知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
——(宋)胡宏《五峰集》
材料二“然其(指王安石)为人,质虽清介而器本偏狭,志虽高远而学实凡近。……今谓安石之学,独有得于刑名度数,而道德性命则为有所不足……夫以佛老之言为妙道,而谓礼法事变为粗迹,此正王氏之深蔽。”
——(宋)朱熹《读两陈谏议遗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中哪些具体措施引起了胡宏的不满?
(2)据材料二,朱熹从哪些方面对王安石提出了批评?
(3)据上述材料,胡、朱二人批评王安石变法的相同原因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苏辙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惟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据材料一,概括苏辙、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认识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列宁与钱乘旦关于1861年改革在观点上有何共同点?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往往影响深远。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认识与见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②1898年章太炎时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认为:(秦统一)“非赢政之能,乃商鞅变法之功”,秦行商鞅法,坚持“法治不变”,“奋六世之余烈,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实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
(2)你赞同上述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康有为利用经学、创立孔教是维新变法策略上十分有效的一环,取道孔教是方便法门。“必须从传统的封建学说中去寻找武器”,“用传统来反传统”;“只有利用孔子的威信,只能打着孔子的旗号,才能发出改革时政的呼声”。
——《维新变法中康有为的创教努力及其影响》
材料二维新运动不像洋务运动那样维护封建主义,而是要走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显然维新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翻版,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如果说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维新运动则是自觉地全面推进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阶段。维新运动强虽然和洋务运动—祥,都以失败而告终,但维新运动却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作用,比之洋务运动,则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如何看待传统儒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并简评洋务运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撕掉伪装面孔于1840年7月直接出兵干涉,结果穆罕默德·阿里被迫屈服……这就使得主要建立在军事供应基础之上的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埃及工业几乎全部破产……,由于现代化内在条件不成熟,它根本未能触及埃及传统深厚的社会基础,使得现代化看来成为一场更为纯粹的移花接木式的西方化运动……从农村里征调大量农民作工厂工人以及召集农民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服兵役……采用政府垄断专卖制度进一步损害了农民和农业的利益……工厂的那些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领薪俸的政府官吏,对于所干的工作既无知又缺乏热情。除了外国专家外,只有极少数技术人员掌握了新的机器生产和修理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进口机器是新奇而珍贵的,机器一旦损坏,就形同废铁。
——摘编自王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埃及早期现代化》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列宁全集》第二卷第105页)
(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