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50—60年代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的挑战,则可以暂缓一步。”为此当时的中国政府
A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B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割地、赔款,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推行“新政”,实行“预备立宪”
《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商朝()
A.外患不断,以致商王多次迁都 | B.实行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 |
C.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 | D.实行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 |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的时间是约公元前21世纪前期
②乾隆四十年是乾隆皇帝四十岁那一年
③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甲午年
④根据当时的报纸记载:民国四十五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我们坚持的另一个信念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过单独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它反映出
A.美国谋求与苏联改善关系 |
B.美国坚持意识形态划分世界 |
C.美国操纵联合国以谋求霸权 |
D.美国放弃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 |
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欧洲联盟的东扩,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在扩大。但这两个东扩还不太一样。前者是战略性的,后者更加偏重于制度性,欧洲人的脑子里还有罗马帝国的影子。这主要反映了
A.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 | B.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强化 |
C.西欧实现欧洲统一的历史情结 | D.西方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
某时期国际战略格局被形象地概括为:“一个村子、两家姓(姓‘资’姓‘社’)、三大力量(美英等发达国、中苏等社会主义及亚非民族独立国)、四种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殖民地宗主国与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并存)。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策性课题不包括
A.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 | B.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C.如何求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 D.如何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