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20世纪初,在中国文化思想界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思想:“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青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材料四“君子不言利”,“安贫乐道”,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思想结晶,重农抑商政策的思想基础,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落后于西方。
“社会主义要蠃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力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1) 依据材料一归纳晚明时期“西学东渐”主要集中的领域以及产生的影响。
(2)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国宪法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 ?
(3)  材料三中“科学”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中的思想推动了当时中国哪些进步潮流的发展?
(4)  1978年以来,中国如何“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造“君子不言利”的传统思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1876年费城博览会和1889年巴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注:“万国博览会”是世博会的前称。)
问题:
(1)1876年费城博览会和1889年巴黎博览会的主办国为什么分别选择这两年举办万国博览会?请你举出两个历史事件和它们的特殊意义,分别作为这种选择的理由。
(2)1851年,英国主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造成这种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3)2010年的世博会已拉下帷幕。请列举三项上海承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八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国王控制着全部国家权力,法律公开确认人们的不平等。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财政支出无度,监狱制度黑暗,中央机构混乱,宫廷生活糜烂……这一切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第三等级同封建制度的尖锐对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
——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哪些设计方案?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3)据材料三,概括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认识(2分),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1分)
(4)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你认为我们今天对待外来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1分)

有人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从此改变了中国社会,开始了近代的历史”,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建设被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 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既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四必须后退,再后退,从资本主义转到右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二 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推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回答,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百莱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
― 萧一山 《 清代通史 》 ( 1923 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日:“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 · … ,’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一陈恭禄《 中国近代史 》 ( 1 935 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 陈夔龙公梦蕉亭杂记 》
(注:陈夔龙,是清末官僚。 《 梦蕉亭杂记 》 中记述了作者亲见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五条约、武昌起义等。)
材料四: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衡塞巷, … … ,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 康广仁 《 致易一(何树龄)书 》
( 1 )材料一与材料二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2 )上面的材料哪些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直接证据?简要说明你
的判断。
( 3 )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