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为
A. 和![]() |
B. 和![]() |
C. 和![]() |
D. 和![]() |
常温下,取pH=2的两种二元酸H2A与H2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测得pH变化与加水稀释倍数有如图所示变化,则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H2A为二元强酸
B.pH=4的NaHA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A-)>c(A2-)>c(H2A)>c(OH-)
C.含NaHA、NaHB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A2-)+c(HB-)+c(B2-)+c(H2B)
D.Na2B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B2-)>c(OH-)>c(H+)
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中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H2SO4(aq)+ Ba(OH)2(aq)= BaSO4(s)+H2O(l) ΔH=-57.3 kJ/mol |
| B.向0.1 mol·L-1、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OH-=H2O |
C.以金属银为阳极电解饱和硫酸铜溶液:2Cu2++2H2O 2Cu+O2↑+4H+ |
| D.NH4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
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46 g 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中含有N、O原子个数和为3NA |
| B.标准状况下,1 NA CH3Cl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
C.N2(g)+3H2(g) 2NH3(g) ΔH=-a kJ/mol,现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 NA个氨气分子反应完全后,吸收a kJ热量 |
| D.足量铜与1 L 18mol·L-1浓硫酸反应可以得到SO2的分子总数小于9 NA |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 A |
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变暗 |
Na在空气中会生成Na2O2 |
| B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稀H2SO4溶液颜色基本不变 |
Fe(NO3)2与H2SO4不反应 |
| C |
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 D |
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内液面约上升至试管容积的2/3处;缓慢通入O2,轻轻晃动试管,至液体基本上充满试管 |
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该实验对工业生产硝酸有重要启示 |
下表中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类别 组合 |
酸性 氧化物 |
碱性 氧化物 |
电解质 |
强电解质 |
高分子 物质 |
| A |
CO2 |
CuO |
氨气 |
NH3·H2O |
葡萄糖 |
| B |
SO3 |
Na2O |
稀硫酸 |
NaOH |
果糖 |
| C |
SO2 |
CaO |
冰醋酸 |
KOH |
纤维素 |
| D |
N2O5 |
Na2O2 |
α-丙氨酸 |
Cu(OH)2 |
聚乙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