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开始以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导致的后果有
①废除了世卿世禄制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他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公元前4世纪,秦国进行改革的有利条件有
①刚刚跻身春秋列国行列 ②东方邻国晋国一分为三 ③秦国民风质朴,强悍尚武 ④ 法家学说已经在秦国广泛流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精神进行改革的是指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北宋王安石变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