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年发耳,陛下发一朝之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 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以天下为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翰廷总之,所以稳当。”
——《洪武实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注:华亭即徐阶,明代内阁首辅)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徐光启为明代内阁大学士)
材料二: 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述。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10分)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我们将迎来第二个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材料一 8月9日,日本民众在长崎市举行要求撤回安保法案、安倍下台的抗议游行。
--来源于新华网
材料二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把世界4/5的人口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22日,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集会。美国倡议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宣言,并提出了宣言草案。1942年是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这一反法西斯《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形成,同时也为战后联合国组织的建立奠定初步基础。
材料三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永不磨灭的历史坐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日本投降从而战争结束的日期及其后每年的纪念日。1945年9月3日清晨(当地时间),日本在停泊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由于时差关系,美国的“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2日。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定于9月3日。从国家层面设立这样的纪念日,一方面是强调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做出的巨大牺牲,反思历史,尊重生命;另一方面,对于当下我们强调要维护二战秩序,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自好搜百科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时代主题”及中国设置“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看法。(要求:史论结合,有效解读历史信息,100字左右)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指出材料一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2)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国际经济交往是近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涵,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为西欧的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
材料二 1791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制造业报告,要求对欧洲进口的货物征税,以保护本国工业;通过提供补贴来鼓励扩大商品性农业生产;建立一个联邦投资的铁路和航运网。目的是刺激商业发展和使国家更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但是,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不希望对海外贸易征收关税,担心会导致海外贸易缩减和提高生活费用。国会最后没有批准这项报告。
——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2)概括汉密尔顿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张。结合材料和美国的政治体制分析这些主张未被批准的原因。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