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D.中共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
| B.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
| C.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
|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
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
|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
|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
|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
|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
|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
|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
|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