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孤贫力学,有远志。太祖①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以为皆善,上怒,令武士拽出之。及还,语太宗曰:“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汝为相也。”
太宗擢进士,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自荆渚至桂州,水递铺夫数千户,困于邮役,衣食多不给,论奏减其半。
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冬,改右补阙,加正使。齐贤至官,询知饶、信、虔州土产铜、铁、铅、锡之所,推求前代铸法,取饶州永平监所铸以为定式,岁铸五十万贯,凡用铜八十五万斤,铅三十六万斤,锡十六万斤,诣阙面陈其事,敷奏详确,议者不能夺。
先是,诸州罪人多锢送阙下,路死者十常五六。齐贤道逢南剑、建昌、虔州所送,索牒视之,率非首犯,悉伸其冤抑。因力言于朝,后凡送囚至京,请委强明吏虑问,不实,则罪及原问官属。自是江南送罪人者为减太半。
先是,江南诸州小民,居官地者有地房钱,吉州缘江地虽沦没,犹纳勾栏地钱,编木而浮居者名水场钱,皆前代弊政,齐贤悉论免之。
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既内附,皆放归农。至是,言者以为此辈久在行伍,不乐耕农,乞遣使选充军伍,并其家属送阙下。齐贤上言:“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黥配,无所逃避。克复之后,便放归农,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若逐户搜索,不无惊扰。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江左人思之不忘。召还,拜枢密直学士,擢右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
归洛,得裴度午桥庄,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觞咏其间,意甚旷适。薨,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张齐贤传》,有删改)
【注】①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内四说称旨称:赞许 | B.太宗擢进士擢:选拔 |
C.时州鞫劫盗,论皆死论:判罪 | D.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被: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齐贤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 ( )
①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
②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
③推求前代铸法,取饶州永平监所铸以为定式
④索牒视之,率非首犯,悉伸其冤抑
⑤皆前代弊政,齐贤悉论免之
⑥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
A.①⑤⑥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齐贤出身贫苦,从小有大志向。宋太祖到西都时凭平民的身份献策,陈述了十项事件,其中四项得到宋太祖的肯定,并把他推荐给宋太宗。 |
B.张齐贤为官敢于担当。他担任江南西路转运正使时,了解到饶州、信州等地出产铜、铁等金属。就制定新的铸钱方法,并使别人无话可说。 |
C.张齐贤为官关心百姓。各州罪犯大都押送京城,途中常死亡十分之五六,在他的建议下,朝廷采取措施,严格审问,从此江南的犯罪减少大半。 |
D.张齐贤为官正直。李氏占据江南时,设立了义军,李氏归附后,这些义军都回乡务农,但有官员要求把他们编人军队,张齐贤上书据理力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诣阙面陈其事,敷奏详确,议者不能夺。(5分)
(2)有池榭松竹之盛,日与亲旧觞咏其间,意甚旷适。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选自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
20.依据选文,说明严羽所认为好诗所必须具备的标准。(2分)
答:
21.列举具备严羽所认为好诗标准的两位盛唐诗人的诗各一篇。(2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蔡邕传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召拜郎中,校书东观。熹平四年,邕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欲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①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即收付廷尉治罪。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注]①将命者:侍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有烧桐以爨者爨:做饭
B.蔡君向来,至门而去向:刚才
C.署祭酒,甚见敬重见:通“现”
D.士大夫多矜救之矜:同情
6.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蔡邕有“才学”的一项是()
①邕奏求正定《六经》文字②邕乃自书丹于碑
③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④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
⑤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⑥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邕学问广博。他上奏朝廷,要校正《六经》上讹误的文字。朝廷批准后,他亲自书写《六经》并让工匠在太学门外镌刻成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B.蔡邕音乐才华过人。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之声,就知道是良木,制作成琴,果然音质美好;偷听弹琴,竟然听出琴音暗藏杀机。
C.董卓担任司空时,征调蔡邕入朝为官,蔡邕称病推辞。但在董卓严令下,蔡邕只好到朝廷担任祭酒。而董卓却很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很是看重。
D.一次无意之中,蔡邕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对董卓被杀的不满之情流露出来,因而被王允所杀。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3分)
译文:
②其邻人有欲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3分)
译文:
③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 (4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仆射柳元公家行为士大夫表率,居大官,奉继亲薛夫人之孝,凡事不异布衣时,薛夫人左右仆使,至有小字呼公者。性严谨,居外,下辈常惕惧。在薛夫人之侧,未尝以严颜色待家人,恂恂如小子弟,敦睦内外,当世无比。家族穷苦无告,因公而存立者甚众。在方镇,子弟有事他适,所经境内,人不知也。族子应规为水部员外郎,求公为市宅,公不与。潜与所亲曰:“柳应规以儒素进身,始入身,便造新宅,殊不若且税居为善。”乃水部殁,公扶视幼孤,恩事有加,特为置居处,诸子皆以身名。族孙立疾病,以女儿托。公廉察鄂州,嫁其孤子,虽箱箧刀尸微物,悉手自阅视以付之。
1、下列各组句中“为”字读音、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仆射柳元公家行为士大夫表率 B、族子应规为水部员外郎
C、求公为市宅 D、殊不若且税居为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公而存立者甚众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B、柳应规以儒素进身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所经境内,人不知也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D、潜与所亲曰秦伯悦,与郑人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邓粲,长沙人。少以高洁著名,与南阳刘驎之、南郡刘尚公同志友善,并不应州郡辟命。荆州刺史恒冲卑辞厚礼请粲为别驾,粲嘉其好贤,乃起应召。驎之、尚公谓之曰:“卿道广学深,众所推怀,忽然改节,诚失所望。”粲笑答曰:“足下可谓有志于隐而未知隐。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隐初在我,不在于物。”尚公等无以难之,然粲亦于此名誉减半矣。后患足疾,不能朝拜,求去职,不听,令卧视事。后以病笃,乞骸骨,许之。
1、下列加点字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驎之、尚公谓之曰若能以吴、越之地与中国抗衡
B、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尚公等无以难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
D、后以病笃,乞骸骨,许之怅恨久之
2、下列各组加点字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少以高洁著名无何,宰以卓异闻
B、与南阳刘驎之、南郡刘尚公同志友善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C、粲嘉其好贤,乃起应召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D、然粲亦于此名誉减半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隐语,类似谜语的话),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古之学者必有师
B、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C、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D、于是乃朝诸县长七十二人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国且危亡,在于旦暮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C、王知此鸟何也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奋兵而出叩关而攻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