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
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 B.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
C.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 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 |
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是
A.郡县制 | B.行省制 | C.分封制 | D.三省六部制 |
以下与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C.“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 |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 B.总部都设在美国 |
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 |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