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战争方式 |
B.“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 |
C.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 |
D.马歇尔计划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
诗人左思(西晋)在其《咏史· 郁郁涧底松》中沉郁悲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下列是央视公益广告“爱的不等式”的一幅画面,当今商业化时代中国有很多商业广告大打“亲情牌”,大多能收获不错的广告效应,这是因为它们顺应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这种“传统文化”是基于: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科举制 | D.郡县制 |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封疆大吏 | B.朝廷重臣 |
C.宫廷内侍 | D.监察官员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从“封建”转向“帝制”发生于
A.夏商 | B.西周 | C.春秋战国 | D.明清 |
以下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
B.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 |
C.唐朝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
D.宋朝进一步“分化事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