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延安大生产运动 | B.农业合作社高潮中 |
| C.“大跃进”运动 |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 A.《诗经》 | B.楚辞 | C.汉赋 | D.唐诗 |
《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 A.甲骨 | B.丝帛 | C.竹木筒 | D.石碑 |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
|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
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
| A.工作器具 | B.工作内容 | C.工作职责 | D.工作性质 |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
|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
|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