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9 分)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左右皆靡靡:退却
B.且相如素贱人素:本来
C.相如引车避匿匿:逃走
D.顾吾念之顾:不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徒慕君之高义也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臣等不肖,请辞去夫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选取“廉蔺交欢”这个典型事件,肯定了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
B.廉颇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话之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了他敬畏赵王、勇于改错的优点。
C.“绳池之会”上,作者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于度外的形象。
D.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蔺相如对敌和对廉颇态度的对比,廉颇对蔺相如前后态度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木假山记 【宋】苏洵
(1)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2)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3)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④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 汾(fén):水边。④岌(ií)然:高耸的样子。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孽而殇,或拱而夭:死亡、夭折
B.而其激射食之余啮:啃、吃
C.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几何几何:时间短暂
D.岌然决无阿附意阿附:逢迎、依附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幸而为风之拔若属皆且为
B.漂沉汩没于湍沙间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C.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取去求人可使报秦
D.虽其势服于中峰,岌然决无阿附意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幼孩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⑵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⑶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容春堂记
明·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矣。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
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甫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监郡者不合,得移官例:照例
B.启北,则马鞍山如在檐际牖:窗户
C.天下之乐,无以于此矣易:改变
D.三载,已倦游甫:刚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监郡者不合苏子曰:客亦知夫水月乎
B.去县治二里若属皆且为
C.皆舍目前之近今其智反不能及
D.非独两家世契夫夷近,则游者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堂外有园,园外清水绿畴,风景如画;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春意自来,故名此堂为“容春堂”。
B.在第二段中,作者引了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惟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第三段引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作者说“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离开官场、享受春光的人。
D.第四段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
(2)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
(3)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程原迩稿序张鼐
  南高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①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韵士不能偶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余偶过其室,瀹茗②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吾尝叹人生于世,凡浓艳之物,可争掬取者,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事,与奇文章相逼而来,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也。
  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挟册子咿唔,仰面看屋梁索解句者,恶足以语此?原迩之文,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倘非湖山之助,安能笔笔生动?今而往原迩益勉之矣。
  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原迩其时寄我新篇,令我数浮大白③,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注】①刳(kū):剖开,挖空。②瀹(yuè)茗:烹茶。③浮大白:满饮洒。
作者在文中强调了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文章首尾皆写山水之景,试分析各自的作用。
试分析本文的一个语言特色。 (3分)
请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问题。
左雄传
①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安帝时,举孝廉,迁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
②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
③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痒序之仪。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迁司隶校尉。
④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永和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迁冀州刺史(2)宜在喉舌之官
(3)台阁以为故事(4)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
(2)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谴。
第④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后复为尚书
第③段中左雄说服皇帝的理由可概括为:(1);(2)
文章善用典故,请根据文意推测典故中人物的主要品质,并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1)第②段中“王臣蹇蹇之节”是指:的品质。
(2)第④段中“韩厥之举”是指:的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好文,字惟中,大名之东明人。登至治元年进士第,授大名路浚州判官。丁内忧,服阕,起为国子监丞,拜监察御史。时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于古未闻。袭其名而不蹈其实,未见其益。”因言时弊不如至元者十余事。录囚河东,有李拜拜者,杀人,而行凶之仗不明,凡十四年不决。好文曰:“岂有不决之狱如是其久乎!”立出之。王傅撒都剌,以足蹋人而死,众皆曰:“杀人非刃,当杖之。”好文曰:“怙势杀人甚于用刃况因有所求而杀之其情为尤重。”乃置之死,河东为之震肃。
至正三年,郊祀,召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帝之亲祀也,至宁宗室,遣阿鲁问曰:“兄拜弟可乎?”好文与博士刘闻对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也。”帝遂拜。由是每亲祀,必命好文摄礼仪使。与修辽、金、宋史,除治书侍御史。俄除参议中书省事。视事十日,以史故,仍为治书。西蜀奉使,以私憾摭拾廉访使曾文博、佥事兀马儿、王武事。文博死,兀马儿诬服,武不屈,以轻侮抵罪。好文曰:“奉使代天子行事,当问民疾苦,黜陟邪正。今行省以下,至于郡县,未闻举劾一人,独风宪之司,无一免者,此岂正大之体乎!”率御史力辩武等之枉,并言奉使不法者十余事。
帝以皇太子年渐长,开端本堂,命皇太子入学,而命好文以翰林学士兼谕德。好文力辞,上书宰相曰:“三代圣王,莫不以教世子为先务,盖帝王之治本于道,圣贤之道存于经,而传经期于明道,出治在于为学,关系至重,要在得人。自非德堪范模,则不足以辅成德性。自非学臻阃奥,则不足以启迪聪明。宜求道德之鸿儒,仰成国家之盛事。而好文天资本下,人望素轻,草野之习,而久与性成,章句之学,而浸以事废,骤膺重托,负荷诚难。必别加选抡庶几国家有得人之助而好文免妨贤之讥。”丞相以其书闻,帝嘉叹之,而不允其辞。
十六年,复上书皇太子,其言曰:“臣之所言,即前日所进经典之大意也,殿下宜以所进诸书,参以《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篇,果能一一推而行之则万机之政、太平之治不难致矣。”皇太子深敬礼而嘉纳之。后屡引年乞致仕,辞至再三,遂拜光禄大夫,仍以翰林学士禄终其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丁内忧,服阕:终了
B.囚河东录:审查
C.修辽、金、宋史与:参与
D.丞相以其书闻:闻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恢复至元年号纪年,李好文认为袭用过去已经用过的年号,却没有实行当时的措施,不会有什么好处。
B.皇帝亲自祭祀,到了元宁宗庙里,曾问李好文是否可以拜礼,李好文和刘闻说应该行后代之礼,皇帝接受了建议。
C.朝廷派往西蜀的使者官报私仇,污蔑西蜀廉访使曾文博、佥事兀马儿和王武等人犯罪,曾文博、兀马儿被迫无辜而服罪。
D.皇帝命李好文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兼任太子谕德,李好文认为自己的品德学问不能胜任培育太子的重任,应该选求品学兼优的鸿儒。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