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策: (2)正患己不能知 患: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 |
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 |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
.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 .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
阅读《黔之驴》,完成后面问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 (2)稍近益狎
(3)益习其声。益: (4)乃去翻译下列句子。
(1)慭慭然,莫相知。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寓言简洁,精炼,往往一字传神,请赏析画线句“窥”的表达效果。
驴子本是无辜的,可最终却被老虎所吃。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普少习 吏事()(2)及为相()
(3)家人发箧视之()(4)卒用其人()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为相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跪而拾之以归 |
C.遂以名楼太祖常劝以读书 |
D.家人发箧视之主人处处款之 |
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③他日补缀旧纸。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
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伤仲永》)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2)及鲁肃过寻阳()
(3)未尝识书具()(4)父利其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
不同之处:
。假如你的好朋友沉迷于网络,你打算怎样劝告他?
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屠乃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 | 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
C.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D.又数刀毙之久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两狼之并驱如故。
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
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
D.结尾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齣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 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2分)
(1}会宾客大宴会:(2)满坐寂然坐:
(3)宾客意少舒少:(4)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找出文中表示事件突然发生的词 : 。
下列词语中的“名”,意思与文中“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相同的一项是( )
A.名副其实 | B.莫名其妙 | C.至理名言 | D.名正言顺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本文开头和结尾两处都强调了口技表演道具的简单,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