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与理解
温暖的书
然诺
窗外是久违的春天,明媚而和煦;案上是我喜欢的书,《诗经》《楚辞》《论语》《史记》……
春天和我和书,在一起,真好。于是,我再次想了关于书关于读书的一些问题。进而追问那个虽则浅近但却无法准确定义的问题——书是什么,读书是什么。我想,即使与书真诚地相处了那么多的光阴,直到现在,我觉得我还是说不好书与读书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她很美,读她很美。
1857年的某一天,一位叫福楼拜的法国作家说了这样一句话:“读书是为了活着”。这话平实得像个不识字的长者轻捻须髯的脱口而出,但却一直触动着我内心深处的那片柔软。这话说得真是风雅极了――它涵养着的深意与智慧,我想也许读书人是可以参得到的――因为“活着还是死去”以及由此引发的如何活着如何死去,确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
中国人也说得好。印象深刻的,比如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真乃一语动魄;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来可谓如芒在背;苏轼有“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豪迈;清人郑板桥则另有妙句:“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怪人”言“怪语”,却是惊人不浅。当然还有很多,诸如“黄金屋”“颜如玉”“头悬梁、锥刺股”之类。好是好,却有标榜、功利和挑逗之嫌;清代江南才子金缨的一则联语“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倒是让人觉得很温暖。
毕竟,书也许就是温暖的;读书也许就是享受这温暖;读书的人也许就是为了获取这样的温暖――这算是我的一点体会。有了书,有了书的温暖,我想,我也就大约活在春天里了。因为,春天和温暖,其实比黄金与货币更稀缺更珍贵更美好更具价值,这个世界上高于金钱与物质的存在也还是有的,比如爱,比如情,比如健康、幸福与尊严。所以,我就常常感到我也是幸运的――多少还是拥有着这样一些“稀缺”的东西――也尝想,生命与春天和温暖相融相伴,那一定是充盈丰富、快乐安详的罢。
据我所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伟大的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而发起“世界读书日”的时候(每年4月23日),倡议“我们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不管年轻还是老去,健康还是疾病,富贵还是贫穷……都要把书作为自己一生的朋友(大意)……”在我看来,这不啻为全人类最温暖的节日。不知道别人怎么考量,我确是这么感受的。
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感谢书,是书给予了我们这样的美好;所以我也想,我们应该把书作为一生的朋友,把读书作为一生的任务;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而把读书作为我们接近伟大著作,接近伟大心灵,进而解读伟大心灵,进而获取伟大心灵的滋养以壮大和塑造我们的心灵,再进而在伟大心灵光芒照耀引领之下,走出属于我们的价值人生。至少是涵养我们温厚的文化气质、一种优雅的谈吐和风度……
那就让我们融入到书里去罢。也许我们不能伟大,但我们却不能拒绝温暖。
(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12期,略有改动).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联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春天和书和我,在一起,真好。(去掉句中的逗号,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只是觉得她很美,读她很美。(句中的“她”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如何理解第四段中的第一句话“中国人也说得好”?
.作者认为“接近伟大的心灵”,进而“滋养”并“壮大和塑造我们的心灵”是读书人应该重视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谈谈。
.文中提到了许多关于书或读书的我国古人的名句,请你再补充一句(必须注明作者)。
.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温暖、深刻的记忆。请写出你读过的一本好书的书名或一篇
好文章的篇名(课内外均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思想启迪。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花盆里的风信子
他一直不是个好学生,惹事生非,自由散漫,不学无术。老师们看到他就摇头,同学们也不待见他。为了让他少惹事,老师们对他说:“张星,这次考试,你可以不参加。”“张星,星期天补课,你可以不来。”那么,好吧,他乐得逍遥,整日里游东逛西,打发光阴。偶尔坐在教室里,也是伏在桌上睡觉。
新来的女老师,有双美丽的大眼睛。女老师特别喜欢花草,自己掏钱包,买来很多的花草装点教室。这个窗台上搁一盆九月菊,那个窗台上放一盆吊兰,教室被她装点得像个小花园。
那天,上课铃声响过后,他才拖拖沓沓进教室,却遇见女老师一双微笑的眼。女老师手上托一个小花盆,对他说:“张星,这盆花放在你旁边的窗台上,交给你管理,可以吗?”
他有些意外,一时竟愣住了。定睛看去,花盆里只一坨泥,哪里有半点花的影子。女老师看出他的疑惑,笑吟吟说:“泥里面埋着花的根呢,只要你好好待它,它会很快长出叶来,开出花来。”
他接下花盆,心慢慢湿润了,第一次有种被人信任的感觉。虽然表面上,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他极少再东游西荡,呆在教室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不再伏在桌上睡觉,他给那盆花松土,浇水。他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只小花盆,心里开始充满期待。
春寒料峭的日子,那盆土里,竟冒出了嫩黄的芽。芽最初只有指甲大小,像羞怯的小虫子,探头探脑地探出泥土来。他忍不住一声惊叫:“啊,出芽了!”心里的欣喜,排山倒海。同学们簇拥过来,围在他的座位旁,和他一起观看花长芽。弱小的生命,在他们的守望中,渐渐蓬勃起来。三月的时候,葱绿的枝叶间,开出了桃红的花,一朵,再一朵。居然是一盆漂亮的风信子。
他激动地拉来女老师。女老师低头嗅花,突然微笑地问他:“张星,你知道风信子的花语是什么吗?”他茫然地摇摇头。女老师说:“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他没有吱声,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那盆花。桃红的花朵,像燃烧着的小灯笼,把他黯淡的人生,照得色彩明艳。
他开始摊开课本,认真学习。本不是个笨孩子,成绩很快上去了。老师们都有些惊讶,说:“张星啊,没看出你这小子还有两下子呀。”他羞涩地笑。坚硬的心,像窗台上的那盆风信子,慢慢地盛开了。有些疼痛,有些欢喜。做人的感觉,原来是这么的好。
后来,他毕业了。由于基础太差,他没能考上大学。但他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租了一块地,专门种花草。经年之后,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匠,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花卉,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信子。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女老师看出他的疑惑”中“疑惑”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分析结尾处“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信子。”这句话在文章中所起的的作用。
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一下文中的女教师。
花语是指人们根据花卉的特点及传说,来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的一种语言。请根据链接材料的内容,试着说说康乃馨的花语是什么?(20个字以内)
材料:康乃馨花色娇艳,有香味,花期长。粉红色康乃馨传说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到苦难留下了伤心的泪水,眼泪掉下的地方就长出来康乃馨,因此粉红康乃馨成为了不朽的母爱的象征,是母亲之花,宜在母亲节和母亲生日时赠送。
康乃馨的花语是:
阅读背影完成后面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①“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_______(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____(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②“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③“进去吧,里边没人。”[丙]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_________处(只填序号)。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父亲的形象?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
A.外貌心理 | B.动作语言 |
C.外貌动作 | D.语言心理 |
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来回穿铁道爬月台,行动艰难,作者却写他“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应如何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选文部分只写了父亲的三句话(划线句子),试选择其中两句话简要分析这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一)3D打印的革命性
①3D打印源自100多年前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被认为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具体地说,人们首先需要通过电脑对实物进行扫描或直接创建一个三维设计图,再通过3D打印机对这个立体原型进行“切片”,一层一层地进行数据记录,然后将原材料按切片数据层层叠加,直到最终成型。
②3D打印与普通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3D打印使用的不是传统的“墨”,而是那些能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比如树脂、塑料、陶瓷、金属等,因而能“打印”出实实在在的三维立体模型。小到一只耳环,大到体积庞大的工程零件、器具,只要获得了原始的模型数据,3D打印机都能将这些东西精准地复制出来,就像童话中的“复制机”一般神奇。这将使工厂彻底告别车床、钻头、冲压机、制模机等传统工具,从而转变为一种以3D打印为基础的、成本更低、研发周期更短的生产方式。以目前的发展情况判断,3D打印之后,必将会使社会制造业迅猛崛起。
③据报道,国外目前已经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地“打印”出了自行车、汽车、电控飞行器等物。3D打印也应用于珠宝制造和模型制作,在时装业、电影业、建筑业等多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显示出了十足的魅力,并大大改变了制造业的格局。其实,众多的3D打印创业者此前早已落户以虚拟经济著称的纽约市,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3D打印还是拉动了当地的经济,为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④3D打印的应用并不止于工业制造,它在医学界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设想一下,如果它用来打印的“墨”是一个个活体细胞,那么,只要获得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该器官就可以被“打印”出来。这并非天方夜谭,在去年举行的全球科技娱乐设计大会(TED)上,美国维克森林再生医学学院博士安东尼就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肾脏模型打印的过程。据他介绍,他们正在进行一个更大胆的试验,直接用打印机在人体伤口上进行修复式“打印”,如果取得成功,这将是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 文/王飞跃梁晓辉有删改)“3D打印与普通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中的加点词语“基本”能否删除?为什么?
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等
①等,取“等待”之义。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色。等,是诗一般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
②等是一种态度。春花等料峭过后的开放,秋叶等西风紧束之余的飘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锅,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丰稔期许;等而下之,等闲视之,等的是一份逍遥自在。等量齐观,心存一颗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业操守。等,其实就是一种和中的积极态度,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正做派。
③等是一种智慧。姜尚直钩无饵垂钓渭水,等来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诗心悱恻坚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马相如最初的爱恋。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分自信、甘于隐忍的智慧?
④等是一种境界。苏武持节牧羊北海十九年,须发皆白,只等归汉,心纯如雪;谭嗣同坐等杀头,慷慨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酬圣主、民心与变法;金岳霖情笃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妇而词语忸怩,不因其声名鹊起而逻辑狷介,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辙,一等就是终身不娶。此心,此志,此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⑤当今社会,物欲横行;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但总有云卷云舒间的宠辱皆忘让人去等候,总有花开花落时的去留无意让人去期待。西方谚语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我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灵魂不开口,就让我们一起 “等一等”吧!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24期)结合你对文意的理解,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诠释“等”的内涵的。
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用我的身体烘干你的衣服
①这是周一上午的第一堂课。男孩坐在座位上,一手托着腮,一手捏着笔杆,眼睛痴痴地望着窗外。顺着男孩的目光,可以看到窗前那棵矮小的桃树。几个枝丫正努力向四周伸展着,已是初春,可眼前桃树枝上依然光秃秃的。男孩知道,是那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将桃树刚要鼓出的芽苞又逼了回去。要是在平时,男孩一想起倒春寒,一定会恶狠狠地骂一句:可恶!可此时此刻,男孩的目光呆滞,讲台上老师讲什么,男孩丝毫也没听进去,甚至连那只衔着泥巴,轻轻从窗前掠过的燕子都没看见。男孩的心早就飞走了,飞到了几十里外的家中。
②就在昨天,男孩又和父亲赌气了,男孩已想不清这是第几次怄气了。只记得昨天下午快走的时候,自己的校服还是湿漉漉的。这让自己怎么参加周一的升旗?男孩不想因为自己不穿校服升旗的缘故影响了班集体,在男孩的心里,这个班集体既是他学习的场所,更是他的家,他觉得这个家比几十里外的那个家要温暖得多。
③看着父亲拿着那件湿漉漉的校服束手无策的样子,男孩心里更加来气。其实男孩生气有更深的原因。本来家里为母亲治病欠了一大笔钱,没想到母亲死后不久,父亲又娶了一个女人进了门,那女人居然还带着一个流鼻涕的小女孩。这还不算,自从那个小女孩进了家,只要有一点好吃的,父亲就给了那小女孩,这让男孩十分不舒服。男孩暗地里和父亲闹起了矛盾,总是莫名其妙地发火。
④男孩多么希望父亲能够和自己大吵一顿,或者狠狠地扇他一耳光,可每次男孩发火的时候,父亲总是一言不发,甚至没有任何感情表示。这让男孩心底里瞧不起父亲,他多想和母亲倾诉一下自己肚子里的苦水,可母亲已匆匆离去,再也听不到儿子的声音。
⑤眼看返校时间到了,那件湿漉漉的校服始终没有办法弄干。A男孩气愤极了,抓起校服,狠狠地扔在了地上,又重重地踢了一脚。然后抓起那包干粮,噙着泪水,冲出了家门......
⑥就在今天早晨,男孩因为升旗没穿校服被监督员扣了分,为此,男孩挨了班主任一顿严厉的批评。此刻,男孩坐在教室里,心乱如麻,早没了听课的心思。现在,他只想流泪,只想倾诉。男孩就这么胡思乱想着,恍恍惚惚中又下课了,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座位上想着心事。班主任进来了,让他出去一趟,外边有人找。男孩走出教室,一看是她来了,手里拿着自己的校服。
⑦反正校服是湿的,也不能穿!男孩心里想着,扭头就走。她上前拦住了他,把校服递给他。男孩只好接过来,校服居然是干的!这让他吃了一惊,又摸了一下,这才相信校服的确是干的。
⑧男孩愕然了。女人看着男孩的脸,叹了口气,说:“知道吗?昨天我本来想用火烘干,可家里正巧一点干柴也没有了,咱家又没有洗衣机甩干。是你父亲昨晚一夜没睡,不顾严重的风湿病,把校服穿在身上用体温烘干的!他现在正感冒着躺在家里呢......”
⑨男孩一听,呆住了。B蓦地,男孩想起了父亲多年前落下的病。霎时,男孩的泪水如
决堤的江水滚滚而出。这时,一只衔着泥巴的燕子悄悄地从男孩的头顶上掠过,眨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天空中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请用一句话概述选文的主要内容。
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男孩心里来气的原因。
品析文中的加点词语和划线句子。
A.男孩气愤极了,抓起校服,狠狠地扔在了地上,又重重地踢了一脚。然后抓起那包干粮,噙着泪水,冲出了家门......(品析加点词,3分)
B.蓦地,男孩想起了父亲多年前落下的病。霎时,男孩的泪水如决堤的江水滚滚而出。 (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分)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男孩听说父亲用体温烘干衣服后的反应是“呆住了”,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合理描述男孩当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