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
B.“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
D.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
一种观点认为,甲骨文中的“臣”是象形文字竖立的眼睛,表示臣下对上级俯首顺目,在我国古代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臣属关系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分封制 | B.郡县制 |
C.三省六部制 | D.行省制 |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 B.中央集权制 | C.分封制 | D.监察体制 |
美国《1787年宪法》旨在将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这种分权的目的在于
A.避免分裂 | B.加强民族凝聚力 |
C.维护民主制 | D.防止黑奴反抗 |
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
A.联邦制原则 | B.人民主权原则 |
C.权力制衡原则 | D.两党制原则 |
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通过了
A.英国的《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宪法》 |
C.《德意志帝国宪法》 | D.法国1875年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