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江革传
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孤贫,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补国子生。吏部谢眺雅相钦重。眺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以革才堪经国,除广陵太守。时革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所执。魏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讨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诏曰:“广陵太守江革,临危不挠,可太尉。”
时武陵王①在东州,颇自骄纵,上②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③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  
闻革至,并缘道迎候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属城震恐。上曰:“江革果能称职。”乃除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④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息,民吏安之。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所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以文酒自娱。大同元年二月,卒。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南史•梁•江革传》有删节)
[注]:①武陵王:即梁武帝的儿子萧纪。后称帝。      ②上:梁武帝。
③臧盾:人名。     ④迮:狭小。迮轻艚,意为让船舱增加重量。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吏部谢眺雅相钦重雅:十分,很 B.而耽学不倦耽:努力
C.乃谢病还家谢:推辞 D.世以此高之高:敬重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江革为官清贫的一组是(  )
① 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      ② 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③ 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④ 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 
⑤ 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        ⑥ 傍无姬侍,家徒壁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剖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江革自幼聪慧敏捷,六岁便通作文。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孤苦贫穷,但读书孜孜不倦。吏部郎谢眺曾专门去访问问候江革。
B.江革在魏人面前临危不惧,梁武帝大为赞美,以为江革可以做太尉。
C.皇上派江革到东州辅佐武陵王。江革的弟子属吏多在东州,听说江革要来,都沿道迎候。江革不接受别人的东西。
D.因为吴郡当时百姓在荒年非常节俭,盗贼纷起,所以皇上专门派江革监管吴郡。江革到吴郡上任后最终平息了盗贼。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所执。
译文:                                                                                              
(2) 革性强直,恒有褒贬,以此为势力所疾。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日:“《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 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①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 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 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日: “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 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②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
①徒:囚徒。 ②班: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愆:过失
B.辟大司徒侯霸府 辟:征召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 伤:悲伤
D.坐臧千金,征还服法 坐臧:犯了贪赃罪

以下四组,全都从正面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③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⑤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⑥遂令建进药而死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被救济。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弘农县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囚徒做了棉衣后,就写信向光武帝汇报此事。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物品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正气。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2)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武)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其先自京兆南徙,家于襄阳。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思谦在官,公事微殿,旧制多未叙进。吏部尚书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擢授监察御史,由是知名。尝谓人曰:“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时中书令褚遂良市中书译语人地,思谦奏劾其事,遂良左授同州刺史。及遂良复用,思谦不得进,出为清水令。谓人曰:“吾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触机便发,固宜为身灾也。大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终不能为碌碌之臣保妻子耳。”左肃机皇甫公义检校沛王府长史,引思谦为同府仓曹,谓思谦曰:“公岂池中之物,屈公为数旬之客,以此府耳。”累迁右司郎中。
思谦在宪司,每见王公,未尝行拜礼。或劝之,答曰:“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狎之?且耳目之官,固当独立也。”初拜左丞,奏曰:“陛下为官择人,非其人则阙。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亦微臣尽命之秋。”举纲目,朝廷肃然。
则天临朝,转宗正卿,会官名改易,改为司属卿。光宅元年,分置左、右肃政台,复以思谦为右肃政大夫。大夫旧与御史抗礼,思谦独坐受其拜。或以为辞,思谦曰:“国家班列,自有差等,奈何以姑息为事耶?”垂拱初,赐爵博昌县男,迁凤阁鸾台三品。二年,代苏良嗣为纳言。三年,上表告老请致仕,许之,仍加太中大夫。永昌元年九月,卒于家,赠幽州都督。
(节选自《旧唐书》卷八十八)
注:①微殿:末等。②译语人:翻译官。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事微殿,旧制多未叙进坐:因为
B.时中书令褚遂良市中书译语人地,贱:认为便宜
C.以此府耳望:使……有名望
D.举纲目 振:整顿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韦思谦“狂鄙之性”的一组是()
①字思谦,以音类(武)则天父讳,故称字焉②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
③思谦在宪司,每见王公,未尝行拜礼 ④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狎之
⑤此陛下知臣之深,亦微臣尽命之秋 ⑥大夫旧与御史抗礼,思谦独坐受其拜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思谦弹劾褚遂良贱买他人土地,致使褚遂良被贬。后褚遂良复用,韦思谦受压制外调。
B.韦思谦因公事考核位居末等,按旧制不能被提拔,但因有大德而被吏部尚书破格提拔。
C.韦思谦在宪司任职,每次见到王公,从不行下跪拜礼。他认为身为谏官,本来就应该独立。
D.韦思谦为人公正有主见,忠于朝廷,认为做事不能无原则,受到多位皇帝的信任和器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
(2)奏曰:“陛下为官择人,非其人则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日,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选自《三十国春秋》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薛交檀道济因:通过
B.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等候
C.刑牲盟生死刑:宰杀
D.道济趋下阶趋:快步走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B.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C.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D.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过了几天,高进之认为不离开刘牢之一定会遭遇灾祸,就离开了他。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牢之问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
(2)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下列各选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 不仁者矣②食,足兵③子路从而④ 能使枉者⑤举错诸枉
⑥所谓之斯立⑦ 而不改⑧非道人⑨ 犹天之不可而升也

A.①/②⑧/③⑦⑨/④⑤⑥ B.①③④/②⑥⑧/⑤/⑦⑨
C.①④⑤/②⑧/③⑦/⑥⑨ D.①④/②⑥⑧/③⑦⑨/⑤

下列各选项中,不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如日月之食焉而谁以易之
B.举直错诸枉无欲速,无见小利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C.毋吾以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君子一言以为知
D.夫子矢之曰植其杖而芸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