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  (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于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和后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在前期苏联经济增长加快,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
C.在后期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虽进展缓慢但仍取得一定突破
D.在后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苏联经济越来越军事化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模式的僵化
B.与美国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经济体制改革的失利

下列各项中,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是

A.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的共同点有①改革都导致了苏联政治局势的失控 ②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③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了改革 ④改革中都提倡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摆脱“滞胀”现象的措施有
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③出售部分国有企业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