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发现,1970—2000年,青藏高原13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中,有8个面积持续缩小,其中青海湖萎缩最多;3个面积增加,以纳木错湖为甚;另外两个面积基本维持不变。然而,自2003年起,这一状况发生了转变。在人口相对稠密的藏南地区,首先观测到湖泊水面扩增,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面扩大现象。除范围越来越广之外,单个湖泊水面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
据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气温逐步升高。过去50年中,以每10年0.26℃的速度上升,远远高于全球变暖的平均速度,冬季升温尤为强烈。自1998年起,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就开始增多,同时,大气云层的覆盖度也不断增加,使得湖面的蒸发量降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青藏高原的湖泊大多数属于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青藏高原往日“口渴”,今日却“过饱”,下列关于造成今日“过饱”的直接原因分析可信的是
①冰川融化 ②降水增加 ③蒸发减少 ④气温升高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有关青藏高原湖面扩大,可能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决了农业的用水问题,使干旱的气候得以缓解 |
B.不断上涨的湖面可能淹没部分肥沃的草场 |
C.冰川的消融最终将导致后期水量的减少 |
D.潮面扩大,对地下水的补给增多,对农业生产会更有利 |
下图是2014年3月下旬拍摄于邯郸郊区的一张景观照片。为了发展塘鱼养殖,某农户在耕地中开挖了水塘。水塘虽还没有人工蓄水,但在B处已经有了浅浅的一层。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水塘中B处水的直接补给来源主要是
A.雨水 | B.地下水 |
C.河水 | D.积雪融水 |
由于春季蒸发旺盛,容易造成土壤返盐,
最可能出现盐碱的地方是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下图为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该地区的牛奶为乳制品企业的重要原料,影响此类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为
A.市场 | B.劳动力 |
C.原料 | D.技术 |
若在该地区大力发展造纸工业,带来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肥力下降 | B.环境质量提高 |
C.玉米产量减少 | D.制约乳制品企业发展 |
下图为“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 B.技术水平 |
C.地价水平 | D.环境优劣 |
与200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
A.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
B.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加 |
C.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 |
D.近郊区制造业密度减少 |
雪线指的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读“雅鲁藏布江流域雪线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95°E附近影响雪线高度变化的地理因素主要是( )
A.纬度 | B.经度 |
C.洋流 | D.大气环流 |
下列关于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线高度与气温呈负相关,雪线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
B.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高 |
C.从坡度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雪线偏低 |
D.从坡向上看,海拔相同的地点,向阳坡雪线较高 |
读“世界某局部区域自然景观图”,图中甲处有一系列的瀑布群,景色优美,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洋流是( )
A.北半球的寒流 | B.南半球的暖流 |
C.北半球的暖流 | D.南半球的寒流 |
下列对图中甲、乙两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河段最大流量出现在7月;乙河段最大流量出现在1月 |
B.甲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乙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
C.甲河段地势高,结冰期长;乙河段地势低平,结冰期短 |
D.甲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乙河段地势低平,流速较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