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
汉字曾经是亚细亚的孤儿。在过去百年间,从中国到日本到韩国到越南,都有一些改革派求成心切,把自己国家命途乖舛怪罪于方块字。他们觉得只有学习西方,改用拼音文字,才能进入现代化的行列,认为难写难认的汉字,只是国家现代化的绊脚石。
因而越南和韩国就挥别了汉字,改用拼音文字,日本则是汉字和拼音的平假名(日语中表音符号的一种)合一。而在中国,汉字就是一个“被鞭打的孩子”,有些人将中华民族的一切灾难都归咎于汉字。在台湾的六七十年代,当计算机的发展开始冒出苗头的时候,就有一些“学人”指出,只有使用英文才可以在计算机时代生存,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在计算机世界里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但历史的发展却是非常吊诡(奇怪),恰恰是计算机的出现,焕发了汉字的新生命。由于各种汉字输入法软件的发明,那些笔画复杂、被认为难学的汉字,却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可以以简驭繁。在香港流行、用字形输入的仓颉输入法,往往是字的笔画越多,打得更快。而汉语拼音的输入法推陈出新,加上很多智能的功能,只要能发音,就可以打出来,而打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分钟逾一百字不是问题,早已超过了英文打字的速度。
日本的经验也是如此,恰恰是在电子时代,消除了日本人的“汉字恐惧症”,只要输入发音,就可以打出日文中的汉字,让日本的新一代可以和过去距离很远的汉字突然亲近起来。他们在计算机和手机的荧屏上,打出了平常写不太出来的汉字,也写出了一度失去了的自信心。
计算机改变了汉字,汉字也改变了计算机。从中国到日本,汉字反而成为了刺激更多文字创意的载体。年轻一代也许不再是用毛笔来书写汉字,而是用他们的弹指神功,打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感和内涵。
这也导致了短信和电邮的盛行。在电视和音像泛滥的年代,反而在汉字世界中有更多的人回归文字,习惯打字来互传信息,写出在电话中说不出的话。这方面的极致是手机小说,在有限的空间中,写出无限的想像空间。
这也是传统的一种意外的、创造性的转化。仓颉当年造字的时候,不会想到这种文字系统会在计算机时代中更能“惊天地,泣鬼神”,也不会想到汉字会丰富了计算机应用,让百年前的亚细亚的孤儿,成为今日全球化的宠儿。
(选自邱立本《汉字从孤儿成为宠儿》,有删改。作者系《亚洲周刊》总编辑,曾任香港大学兼职教授)下列表述中,不能支持“让百年前的亚细亚的孤儿,成为今日全球化的宠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因为有由朱守涛、刘卫民、王永民等人发明的各种汉字输入法软件,在计算机上运用,那些被认为难写难认的汉字,却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可以以简驭繁。 |
B.仓颉当年造字的时候,不会想到汉字这种文字系统会在计算机时代中更能“惊天地,泣鬼神”,也不会想到汉字会丰富计算机应用,只是由于汉字表意丰富,加上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不断提升,才使汉字成为全球化的宠儿。 |
C.从中国到日本,汉字成为了刺激更多文字创意的载体,年轻一代用他们的弹指神功,在计算机上打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感和内涵,从而改变了计算机,丰富了计算机的应用。 |
D.在电视和音像泛滥的年代,反而在汉字世界中有更多的人回归文字,习惯打字来互传信息,写出在电话中难以表达的情感,如手机小说,在有限的空间中,写出无限的想像空间。 |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 )
A.在中国,汉字就是一个“被鞭打的孩子”,有些人将中华民族的一切灾难都归咎于汉字;在台湾,有些“学人”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在计算机时代里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因而越南和韩国就挥别了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
B.过去,有人认为难认难写的汉字,只是国家现代化的绊脚石,预言中文将会成为活化石,在计算机的时代里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只有改用拼音文字,国家才能进入现代化行列。 |
C.汉语拼音输入法不断推陈出新,只要能发音,就可以打出汉字来,其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分钟逾一百字不是问题,早已超过英文打字的速度。 |
D.日本之所以没有全部告别汉字而采用汉字和平假名合一的文字系统,是因为日本人预知汉字在计算机的时代里不会被淘汰,反而能焕发出新生命。 |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
A.使用仓颉输入法,往往是字的笔画越多,打得越快;而汉语拼音的输入法推陈出新,加上很多智能的功能,只要能发音,就可以打出汉字来,且其速度早已超过英文打字的速度。这说明汉语拼音输入法的打字速度远远超过仓颉输入法。 |
B.仓颉当年创造的汉字文字系统能在计算机时代“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传统的一种意外的、创造性的转化,它丰富了计算机的应用,这首先应归功于仓颉这位伟大的汉字创造者。 |
C.在日本的新一代,他们在计算机和手机上,只要输入发音,就能打出日文中的汉字,打出一度失去的自信心,打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感和内涵。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阿哲次也说,现在的年轻人,为了写短信拼命学汉字。据此可以断定,汉语必将在日本新一代中普及。 |
D.正是计算机的出现,焕发了汉字的新生命,计算机改变了汉字,汉字也改变了计算机,这也导致了短信和电邮的盛行,丰富了计算机应用,才让百年前的亚细亚的孤儿,成为今日全球化的宠儿。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读者可以自负之处
夏丐尊
文艺不但在创作上是人的表现,就是在鉴赏上也是人的反映。浅薄的人不能写出好的文艺,同时浅薄的人也不能了解好的文艺。创作与鉴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事情。日本厨川白村在他的《苦闷的象征》里,曾把鉴赏称为“共鸣的创作”。真的,鉴赏也是一种创作,不过创作是作家自己表现,鉴赏却是由作家所表现的逆溯作家,顺序上有不同而已。
真有鉴赏力的读者应该以读者的资格自负,不必惭愧自己并非作家。在艺术的各部门中,最容易使人发生创作野心的,要算文艺了。听到名曲的时候,看到好绘画、好雕刻、好戏剧的时候,普通人都只以听者、观者自居,除了鉴赏享乐以外,不会发生自己来作曲弹奏、自己来执笔运凿、自己来现身舞台的野心。对于文艺可不然。普通人只要读过几册文艺书,往往就想自己试作,不肯安居于读者的地位。因为文艺所用的材料是我们日常习用的语言,表面上看来,不像别种艺术那样对于材料须有练习功夫与专门知识。可是要知道,鉴赏是共鸣的创作,这是就心情上说的。实际的文艺创作到底要靠天才,不是普通人所能胜任。文艺所用的材料虽是日常语言,似乎不如别种艺术那样需要特别素养,但是,语言文字的驱遣究竟要有过人的敏感和熟练才行,这也不比别种艺术来得容易。再说,文艺是作者的自己表现,作者自身如果没有特出的人格(这并非仅指道德而言),即使对于语言文字有了特出的技巧,也还是没有用的。
文艺鉴赏本身自有价值,不必定以创作为目的。这情形恰和受教育不必定以做教师为目的一样。不消说,要做教师,先得受教育;要创作文艺,先得鉴赏文艺。可是创作究竟不能单从鉴赏而成功。不信,但看事实。每年从各国大学文学科毕业的,合计起来总该有几万人吧,他们当然是研究了文艺上的法则,熟谙了语言文字的技巧的了,当然是读破名著,富有鉴赏力的了。然而他们大多数没有成为作家!全世界成功的作家还是寥寥可数。并且,成功的作家之中,有些人竟没有入过大学。俄国的当代名小说家高尔基是面包工人出身。有些人虽曾入过大学,却不是文科出身。俄国的契诃夫是医科出身,日本的有岛武郎是学农业的。
鉴赏文艺未必就能成为创作家,这个话似乎会使诸君灰心。其实只要能鉴赏,不能创作也没有什么惭愧,因为我们由于作品的鉴赏,已经与作家作精神上的共鸣了,已经把自己提高到和作家相近的地位了。真有听音乐的耳朵的,听了某名曲所兴起的情绪,照理该和作曲者制曲时的情绪一样。所以就某名曲说,在技巧上,听者固然不及作者;可是在享受上,听者和作者是相等的,只要他善于听。
作家原值得崇拜。自己果真有创作的天才,不消说,自然应该把它发挥出来。但是,接近文艺的人个个要想成为作家,那究竟是不可能的事。与其做一个无聊的创作者,宁可做一个好的读者欣赏者。我们不必为不能创作自惭,还该以好的读者、欣赏者自负。
(选自《开明新编国文读本》)下面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文艺在创作和鉴赏方面都是人的反映,浅薄的人既不能写出也不能了解好的文艺。 |
B.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文艺最能引起欣赏者创作的欲望,因为它的材料是日常语言。 |
C.成功的作家首先必须是好的鉴赏家,然而,懂得鉴赏文艺却未必就能成为创作家。 |
D.作为普通人,不必惭愧自己不能创作,应该为自己能成为真有鉴赏力的读者骄傲。 |
根据文意,以下对“文艺鉴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鉴赏也是一种创作,但它与作家创作的顺序是有所不同的。 |
B.文艺鉴赏是由作家所表现的逆溯作家,进而与作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
C.文艺鉴赏是创作成功的基本保障,因为它能够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
D.文艺鉴赏本身自有价值,甚至可以把读者提高到和作家相近的地位。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绘画、雕刻、戏剧等艺术门类,普通人只以昕者、观者自居,因为这些艺术需要特别的素养,不是普通人所能胜任。 |
B.要想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作者不仅要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有过人的敏感和熟练,还需要具有特出的人格。 |
C.全世界成功的作家寥寥可数,并且与他们是否上大学、是否学文科没有直接关系,可见,天赋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 |
D.对于一种艺术而言,创作者在技巧上会高于鉴赏者,可是鉴赏者只要有足够的鉴赏力,就可能获得与创作者相等的享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
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左传》、《国语》、《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的名称。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谐”最富于社会性。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敖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等残疾人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的大缺点——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除这两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汉朝后期,宫廷内部腐败,所授的官职名目繁多,小商人、厨子等纷纷穿绣面官服,百姓怨声载道并编制歌谣)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
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这也是讥刺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
从几方面看,谐都具有两面性。第一,就谐笑者对于所嘲弄对象说,谐是恶意的而又不尽是恶意的,如果尽是恶意,则是直率的讥刺或咒骂。一个人既拿另一个人开玩笑,对于他就是爱恶参半。恶者恶其丑拙鄙陋,爱者爱其还可以打趣助兴。因为有这一点爱的成分,谐含有几分警告规劝的意味,可以说,凡是谐都是“谑而不虐”。其次,就谐趣情感本身说,谐是美感的而也不尽是美感的。它是美感的,因为丑拙鄙陋乖讹在成为谐的对象时,就是一种情趣饱和的意象。它不尽是美感的,因为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而表示惊奇和告诫。第三,就谐笑者自己说,他所觉到的是快感而也不尽是快感。它是快感,因为丑拙鄙陋不仅带来一时乐趣。不过可笑的事物究竟是丑拙鄙陋乖讹,是人生中一种缺陷,多少不免引起惋措的情绪,所以同时伴有不快感。
(选自朱光潜《诗与谐隐》,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谐”是喜剧的雏形,它都带有讥刺的意味,能使人们在谐笑中认清被讥刺对象的丑陋而对其深恶痛绝。 |
B.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这就是谐趣。 |
C.《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不属于谐,因为它所讥刺的对象奴隶主穷凶极恶,不符合谐的对象的要求。 |
D.谐趣是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人们正襟危坐而形成隔阂时,它能消除隔阂,话跃气氛。 |
E.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是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看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此谐是不具备美感的。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不属于“谐”的一项是
A.《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非鸡之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非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
B.《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
C.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
D.苏东坡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
文中说“凡是谐都是‘谐而不谑’。”请指出“谐”和“不谑”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有一则寓言故事讲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则寓言故事是否属于“谐”?请根据文意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小偷
(美)雷蒙德·卡佛
他第一次注意到那位年轻女孩时,他正在出售机票的柜台边等候。她光亮的头发在脑后梳成一个髻——那男人想像它放下来披散在她小小的背后的样子——并在穿着皮衣的肩上,挂着一个沉重的黑皮包。他设法一睹她的面貌——她排在他前面——但直到她买好票,转身离去时,他才见识了她的美貌,她脸色苍白、双眸漆黑、嘴唇丰满,她的美使他心跳加快。她似乎知道他在瞪着她看,所以突然将目光下移。他的飞机一小时后起飞,为了打发时间,他走进机场的一间鸡尾酒吧,点了一份加水威士忌,然后一边啜着酒,一边看着候机室川流不息的人潮,他又看见了那个穿皮衣的黑发少女,正站在服务台附近,和另一名穿着滚灰毛巾边外套的金发少女谈得很入神。他很想在她搭机飞往她要去的地方之前,吸引她的注意,好请她一起喝杯酒,过了一下子,她们两个分手了,但没有一个朝他这边走过来。他叫了第二杯加水威士忌。下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他正准备买本杂志在飞机上看,他觉得有人挤着他。起初他很奇怪为什么有人这么挨近他,但一看到是谁以后,便露出了笑容。
“生意真好。”他说。
她抬头看看他——她脸红了吗?——她嘴角泛上一抹怪异的笑,稍纵即逝。她从他身边移开,走入候机室的人潮中。那男人拿着杂志站在柜台边,伸手去掏后面口袋的皮夹时,发现皮夹不见了。我会是在哪儿掉了呢?他想。他脑中开始列出皮夹中的东西:信用卡、现金、会员卡和身份证件;他的胃中翻搅着类似害怕的情绪。那女子那么靠近我,他这么想,并且立刻想到了是她扒走了他的皮夹。他该怎么办?他的机票还在,安稳地放在西装里面的口袋。他可以搭这班飞机,抵达目的地后,打个电话叫人来接他——因为他连搭公共汽车的钱都没有——然后处理完事情,再回家。但是现在,他必须得先处理一下遗失的信用卡——打电话回家,叫他太太从书桌的最上面一个抽屉里找出电话号码,再打电话与各个公司联系——好麻烦啊,这整件事简单直令人窒息。他该怎么办?首先:找个警察,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描述那名年轻女子的样子。她真该死,他想,装出那注意到他的样子,站得靠他那么近,还在他说话时,脸红得那么漂亮——这一切竟然只是为了扒他的钱。她的脸红并不是害羞,而是担心被识破,这点最令他受不了。该死的骗人的动物。他将对警察隐瞒一些细节,只告诉他她做了什么,皮夹里有些什么东西。他咬紧牙根,他可能再也看不到那个皮夹了。
那黑发女子再度出现在他的视线里时,正背对着候机室前面的窗户坐着,似乎正全神贯注地读一本书。她旁边有个空位,于是那男人走过去坐下。
“我一直在找你。”
“我不认识你。”
“你当然认识。”
她叹了口气,把书摆到一边。
“这就是你们这些人的想法——像捡拾迷途的动物一样捡女孩子吗?你以为我是什么?”
“你扒走了我的皮夹。”
“你说什么?”那女子说。
“在杂志摊那边。如果你把它交还给我,这件事就算了,否则,我就把你交给警察。”
“好吧。”她说,然后从她腿上的黑包包里拿出一个皮夹。他接过来。
“等一下,”他说:“这不是我的。”
那女子跑了,他在后面追,就像电影里的画面一样——旁观的人四散躲避,那女孩闪来躲去,以免撞到人,他沉重的呼吸声提醒他,他已经老了——后来,他忽然听见后面有个女人在叫:“站住,小偷!抓住那个人!”他前面那个黑发女子不见了,这时有个穿海军装的年轻女子伸脚绊倒他,他重重地摔了一跤,膝盖和手肘都重跌在候机室的瓷砖地板上,但还是紧紧抓住那个不是他的皮夹。那是个女用皮夹,里面塞满了钱以及各种信用卡,而皮夹的主人是那个穿着滚毛边外套的金发女郎——那个稍早前他看见和黑头发的女扒手说话的女人。她也是气喘吁吁的,身边还有个警察。
“就是他,”金发女郎说:“他扒走了我的皮夹。”
而他却无法向警察证明身份。两个星期后——困窘和愤怒已渐平息、家庭律师的钱也付了、家中的混乱也恢复了——早上的一个邮包寄回来了那个皮夹,没有附带任何解释。皮夹原封不动,钱一毛不少,所有的证件也都在。虽然事情过去了,那男人觉得他的后半辈子,看到警察都会不自在,在女人面前都会觉得羞愧。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写到穿皮衣的黑发少女和一名穿着滚灰毛巾边外套的金发少女谈得很入神,表明这两个人相互认识,彼此很熟悉。 |
B.小说开篇浓墨重彩地描写黑发少女的年轻美丽,是为了与她的真实身份相悖反,并与她丑陋的心灵形成鲜明的对比。 |
C.小说结尾写到男子觉得他此后在女人面前都会羞愧,与前文男子对女子的猎艳心理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对人性的深沉思考。 |
D.小说运用较大篇幅描写男子与穿皮衣的黑发少女的对话,语言简洁干净,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
E.小说主要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小说第三段对男子丢失钱包后的心理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小说情节安排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黑发女子的认识,并据此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宫体诗的自赎(节选)
闻一多
①宫体诗主要是指宫廷的,或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它是个有历史性的名词,所以严格地讲,宫体诗又主要指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我们该记得从梁简文帝当太子到唐太宗宴驾中间一段时期,正是谢脁已死,陈子昂未生之间一段时期。这其间少有第一流的诗人。那是一个以声律的发明与批评的勃兴为人所推重,但论到诗的本身,则为人所诟病的时期。
②但是堕落毕竟到了尽头,转机也来了。
③在窒息的阴霾中,四面是细弱的虫吟,虚空而疲倦,忽然一声霹雳,接着的是狂风暴雨!虫吟听不见了,这样便是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出现。这首诗在当时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放开了粗豪而圆润的嗓子,他这样开始:
④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⑤从来没有暴风雨能够持久的。果然持久了,我们也吃不消,所以我们要它适可而止。因为,它究竟只是一个手段,打破郁闷烦躁的手段;也只是一个过程,达到雨过天晴的过程。手段的作用是有时效的,过程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所以在宫体诗的园地上,我们很侥幸地碰见了卢照邻,可也很愿意能早点离开他们,——为的是好和刘希夷会面。
⑥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白头翁》)
⑦相传刘希夷吟到“今年花落……”二句时,吃一惊,吟到“年年岁岁……”二句,又吃一惊。后来诗被宋之问看到,硬要让给他,诗人不肯,就生生地被宋之问给用土囊压死了。于是诗谶就算验了。编故事的人的意思,自然是说,刘希夷泄露了天机,论理该遭天谴。这是中国式的文艺批评,隽永而正确,我们在千载之下,不能,也不必改动它半点。不过我们可以用现代语替它诠释一遍,所谓泄露天机者
便是悟到宇宙意识之谓。从原本只是蜣螂转丸①式的宫体诗一跃而到庄严的宇宙意识,这可太远了,太惊人了!这时的刘希夷实已跨近了张若虚半步,而离绝顶不远了。
⑦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唐诗走向巅峰路上的障碍。
(原文有删改)
【注】①蜣螂转丸,蜣螂把粪推滚成球形。常指一种天然的低下的本能。下列关于“宫体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官体诗主要指以宫延为创作地点和背景的抒写艳情的诗歌。 |
B.梁简文帝、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都与宫体创作有一定关系。 |
C.宫体诗注重声律发明与诗歌批评,诗歌本身却被人瞧不起。 |
D.宫体诗完全缺乏宇宙意识,是一种天然底下的诗歌。 |
下列关于诗歌从宫体诗发展到《春江花月夜》这个“顶峰”的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初唐.俗艳的宫体诗堕落到了尽头,诗歌发展出观了新转机。 |
B.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用粗豪的风格打破了当时诗坛郁闷压抑的气氛。 |
C.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用宇宙意识提升了诗歌精神,拓宽了诗歌意境。 |
D.《春江花月夜》哲思和境界远超前人,从各方面达到了唐诗的顶峰和极致。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时诗歌纤弱、空虚、令人压抑的背景下,卢照邻《长安古意》获得成功,具有必然性。 |
B.卢照邻的诗歌虽有如暴风雨,但究竟只是一个手段,具有破坏性,所以作者希望早点离开他们。 |
C.有人认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一语成谶,是因为刘希夷泄露了“天机”,作者对“天机”赋予了新解释。 |
D.唐诗逐步发展,张若虚超越了卢照邻、刘希夷等,与陈子昂一起为唐诗走向辉煌清扫了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