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是物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CH3+、·CH3、CH3-都是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均由甲烷去掉一个氢原子所得 |
B.它们的空间构型相同,碳原子均可以采取sp2杂化 |
C.CH3-与NH3、H3O+互为等电子体,几何构型均为三角锥形 |
D.CH3+中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所有原子均共面 |
(2)在极性分子中,正电荷重心同负电荷重心间的距离称偶极长,通常用d表示。极性分子的极性强弱同偶极长和正(或负)电荷重心的电量(q)有关,一般用偶极矩(μ)来衡量。分子的偶极矩定义为偶极长和偶极上一端电荷电量的乘积,即μ=d·q。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HCl、CS2、H2S、SO2四种分子中μ=0的是 ;
②实验测得:μPF3=1.03、μBCl3=0。由此可知,PF3分子是 构型,BCl3分子是 构型。
(3)对物质的磁性研究表明:金属阳离子含未成对电子越多,则磁性越大,磁记录性能越好。离子型氧化物V2O5和CrO2中
,适合作录音带磁粉原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光电子能谱证实:在洁净铁(可用于合成氨
反应的催化剂)的表面上存在氮原子,右图为氮原子在
铁的晶面上的单层附着局部示意图(图中小黑色球代表
氮原子,灰色球代表铁原子)。则在单层晶面上N/Fe原
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5)金属晶体的结构可用等径圆球的密堆积来描述,在等径圆球的最密堆积的各种形式中,立方最密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最为重要,请指出下图中哪个为立方最密堆积 (填“A”或“B”)
图A 图B
a、b、c、d、e、f、g、h为8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微粒,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
微粒代码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原子核个数 |
单核 |
单核 |
双核 |
多核 |
单核 |
多核 |
多核 |
多核 |
带电荷数(单位:电荷) |
0 |
+1 |
-1 |
0 |
+2 |
+1 |
0 |
+1 |
其中b的离子半径大于e的离子半径,d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四原子分子;c与f可形成两个共价型g分子,d微粒和h微粒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试写出:
(1)a微粒原子核外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该元素属于周期表中的_____区。
c微粒电子式为 ___________。
(2)b与e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为:
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c微粒和f微粒反应生成2分子g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量c微粒和大量h微粒共热生成d微粒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微粒g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__;d微粒分子结构呈__________型;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第三周期核外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
(2)写出族序数为周期数三倍的主族元素的原子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及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
SCl2 _________、__________;BeCl2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所给微粒的一种等电子体的化学式:SO2 : SO42-___________.
“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 ℃下进行实验,得到 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c(I-)/mol·L-1 |
0.040 |
0.080 |
0.080 |
0.160 |
0.120 |
c(S2O82-)/mol·L-1 |
0.040 |
0.040 |
0.080 |
0.020 |
0.040 |
t/s |
88.0 |
44.0 |
22.0 |
44.0 |
t1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色时间t1=________。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 ℃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________(填字母)。
A.<22.0 s B.22.0~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00℃时,将0.200 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c(N2O4) |
0.100 |
c1 |
0.050 |
c3 |
a |
b |
c(NO2) |
0.000 |
0.060 |
c2 |
0.120 |
0.120 |
0.120 |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mol·L-1,在0~20s时间段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s-1。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容器中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初始浓度为________mol•L-1。
在一密闭容器内盛由HBr气体。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
2HI(g)H2(g)+ I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若升高温度,则
①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②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应变______________(填“深”、“浅”或“不变”)
④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化学平衡常数将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