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是物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CH3+、·CH3、CH3-都是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均由甲烷去掉一个氢原子所得 |
B.它们的空间构型相同,碳原子均可以采取sp2杂化 |
C.CH3-与NH3、H3O+互为等电子体,几何构型均为三角锥形 |
D.CH3+中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所有原子均共面 |
(2)在极性分子中,正电荷重心同负电荷重心间的距离称偶极长,通常用d表示。极性分子的极性强弱同偶极长和正(或负)电荷重心的电量(q)有关,一般用偶极矩(μ)来衡量。分子的偶极矩定义为偶极长和偶极上一端电荷电量的乘积,即μ=d·q。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HCl、CS2、H2S、SO2四种分子中μ=0的是 ;
②实验测得:μPF3=1.03、μBCl3=0。由此可知,PF3分子是 构型,BCl3分子是 构型。
(3)对物质的磁性研究表明:金属阳离子含未成对电子越多,则磁性越大,磁记录性能越好。离子型氧化物V2O5和CrO2中
,适合作录音带磁粉原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光电子能谱证实:在洁净铁(可用于合成氨
反应的催化剂)的表面上存在氮原子,右图为氮原子在
铁的晶面上的单层附着局部示意图(图中小黑色球代表
氮原子,灰色球代表铁原子)。则在单层晶面上N/Fe原
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5)金属晶体的结构可用等径圆球的密堆积来描述,在等径圆球的最密堆积的各种形式中,立方最密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最为重要,请指出下图中哪个为立方最密堆积 (填“A”或“B”)
图A 图B
15分)【化学---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A是一种农药生产的中间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列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分子中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C不能发生反应的类型有(填字母)。
a.取代 b.消去 c.加成 d.氧化 e.加聚
(3)F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5)写出B到C的离子方程式。
(6)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其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化学---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
下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d区的元素是(填编号)。
(2)元素⑥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根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
(3)元素②的一种氢化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把该氢化物的产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有关该氢化物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氢键 | B.属于非极性分子 |
C.含有4个σ键和1个π键 | D.该氢化物分子中,②原子采用sp2杂化 |
(4)某元素的特征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孤对电子数为;该元素与元素①形成的分子X构形为;X在①与③形成的分子Y中的溶解度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5)科学发现,②、④、⑨三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晶体具有超导性,其晶胞的结构特点如图(图中②、④、⑨分别位于晶胞的体心、顶点、面心),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化学---化学与技术】
某工业废水中含有CN-和Cr2O72-等离子,需经污水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污水处理厂拟用下列流程进行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处理废水流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2)流程②中,反应后无气体放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含Cr3+废水需进一步处理,请你设计一个处理方案:
(4)反应③中,每消耗0.4 mol Cr2O72-转移2.4 mol e-,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5)取少量待测水样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继续加至不再产生蓝色沉淀为止,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Na2S溶液,蓝色沉淀转化成黑色沉淀,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反应① Fe(s)+CO2(g)===FeO(s)+CO(g);△H1=" a" kJmol-1反应② CO(g)+1/2O2(g)===CO2(g);△H2=" b" kJmol-1测得在不同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值随温度的变化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a0(填“>”、“<”或“=”)。在 500℃2L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Fe 和 CO2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4mol,10min后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2)700℃反应①到平衡,要使该平衡向右移动,其它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 B.通入CO2 |
C.升高温度到900℃ |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
(3)由反应①和②可求得反应 2Fe(s)+O2(g)===2FeO(s) △H3中的△H3=(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4)如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则a处通入的是(填“甲醇”或“氧气”),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A、B、C、D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1)若A为金属单质,D是某强酸的稀溶液,则反应C+D→B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A、B为盐,D为强碱,A的水溶液显酸性,则
①C的化学式为。
②反应B+A→C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A为强碱,D为气态氧化物。常温时,将B的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其PH随时间t变化可能如上图的图b或图c所示(不考虑D的溶解和水的挥发)。
①若图b符合事实,则D为(填化学式),此时图b中x 7(填“﹥”“﹤”“﹦”)
②若图c符合事实,已知图c中y﹤7,则其PH变化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若A为非金属单质,D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之间转化时能量变化如上图a,请写出A+D→C的热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