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这位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2007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非洲的马拉维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目前承认台湾的国家仅有20多个,这表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D.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着( )

A.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

A.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原则 B.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体现
C.国体的差异 D.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