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这位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政权发生更替 | B.社会形态转变 |
| C.国力对比变化 | D.文化途径迥异 |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
|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
|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
|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上,不可能出现的展品是
| A.西门子发电机 |
| B.英国的蒸汽机车 |
| C.卡尔.本茨第一辆汽车 |
| D.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 |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请依据大国崛起的相关史实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 A.开辟新航路 | B.殖民掠夺 |
| C.发动鸦片战争 |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 |
| 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 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这一规定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 B.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 |
| 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
| D.为改革开放奠定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