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四)【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文段,回答22—25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昔者,燕相得罪于君,将出亡,召门下诸大夫曰:“有能从我出者乎?”三问,诸大夫莫对,燕相曰:“嘻!亦有士之不足养也。”大夫有进者曰:“亦有君之不能养士,安有士之不足养者?凶年饥岁,糟粕不厌,而君之犬马,有余谷粟;隆冬烈寒,士短褐不完,四体不蔽,而君之台观,帷帘锦绣,随风飘飘而弊。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也。君不能施君之所轻,而求得士之所重,不亦难乎?”燕相遂惭,遁逃不复敢见。
【注释】①出亡:逃亡外国。②莫对:无人应答。③厌:饱。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以头地     (       ) (2)鹰击于殿上(       )
(3)有能我出者乎(       ) (4)四体不   (       )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我的翻译:                                                                         
(2)君不能施君之所轻,而求得士之所重,不亦难乎?
我的翻译: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A.甲文唐雎心目中的“布衣之怒”就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B.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言外之意是:我将成为刺杀你秦王的第四人。()
C.乙文中燕相不仅得罪于君,还得罪于门下诸大夫。()
D.乙文中的大夫用对比的方式揭露了燕相的刻薄寡恩和诸大夫不愿相随的原因。()

.战国时期,“士”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进言大夫都处于这个阶层中,但他们的性格迥然不同。请结合两段文字,说说他们性格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幼时记趣》,完成6—10题。(13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 )(▲ )

A.虫蚁为兽
何不试之足(《郑人买履》)
B.是吾剑所从坠(《刻舟求剑》)
项为
C.见藐小微
忽有庞然大
D.拔山倒树

忘操之(《郑人买履》)
E.余忆童稚
何事长向别圆《水调歌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中的“山”和“树”指什么?(用文中词句)(2分)
.选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你能写出来吗?

.作者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②然则何为使子?

阅读《晏子使楚》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12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2分) ………………【 ▲ 】。

.结合选文内容,你从下面语句中的加点字读出了哪些信息?
①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②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面对楚王的诬蔑,晏子“避席”的目的是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有力地反驳了文中楚王所说的哪句话? (2分)
.晏子能言善辩,晏子的语言值得品味。文中晏子说“婴闻之”、“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冯梦龙的《巴东下岩院主僧》一文,完成7一10题。(14 分)
巴东下岩院主僧,得一青磁碗,携归,折花供佛前,明日花满其中。更①置少米,经宿,米亦满;钱及金银皆然。自是院中富盛。院主年老,一日过江简②田,怀中取碗掷于中流。弟子惊愕,师曰:吾死,汝辈宁③能谨饬自守④乎?弃之,不欲使汝增罪也。
【注】①更:换。②简:选。③宁:难道。④谨饬自守:自己谨慎地遵守。饬chì谨慎。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一青磁碗()②携()
③更少米()④不欲使汝增罪也()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弃之,不欲使汝增罪也

A.至之市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 分)
明 日 花 满 其 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自是院中富盛。
⑵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
.说说文中下岩院“主僧”的言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 分)

(二)阅读文言文《千金买骨》回答8~11题。
千金买骨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君之()
以报君()
③天下必以王为能马()
④岂千里哉()
(2)下列句中划线词与“有以千金求千里马”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俱假山显(《于园》) B.岁大穰(《以虫治虫》)
C.吾欲辱之,何也 (《晏子使楚》) D.何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 是 昭 王 为 隗 筑 宫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根据选文内容,请谈谈燕昭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