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 B.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不可久居高可二黍许 | 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珮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 |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
.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共13分)
【甲】见鱼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便要还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次定州()④天子哭之,死无所恨()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 或:(2)皆足取祸也 取: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公输》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借子杀之 愿:希望 |
B.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
C.吾义固不杀人 固:坚决 |
D.然胡不已乎 已:停止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攻宋 扶苏以数谏故 |
B.子墨子闻之辍耕之垄上 |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D.知而不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
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
锡饧①不辨
明名医戴原礼②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③,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饧(táng):同“糖”。②戴原礼:人名。③迎:迎接他出诊的人。溢:满。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偶一求药者既去()(2)原礼心异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____________文中的医家“庸”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
登泰山记(节选)
①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②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本文作者是_______代(朝代)桐城派古文家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第①段写了观日出所看到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
B.“大风扬积雪击面”交代了作者登泰山的季节是在冬天。 |
C.写日观以西峰“而皆若偻”,衬托出了日观峰的高大雄伟。 |
D.“皆不及往”是指作者来不及去参观泰山上的建筑群、石刻等古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