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摘自《论语》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论语》
材料三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摘自《孟子》
请回答:
(1)分别归纳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之处。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评述上述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
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简要说明理由。
要求:①先就张之洞对三次变法(或改革)得失的论述作出评价。
②然后任选其中一个变法(或改革),从背景、措施、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土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别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
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们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支那战争是试图建设日满支(指日本和日本扶持傀儡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政权与中国)一体的东亚新秩序的日本同与美英苏结盟的蒋介石之间的一场斗争”,试概括日本右翼势力的主要观点,你同意这些观点吗?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
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如何?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都经历了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转变。请你结合史实分别说明这两个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各自的结果如何?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