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耳其“字母革命”进程简表
——摘编自昝涛《“字母革命”与土耳其现代化》
材料二:不过正如亨廷顿所指出,最重要的改革莫过于规定土耳英语的书写必须用拉丁字母,而不准用传统的阿拉伯字母书写,这一语言文字革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导致日后受教育的土耳其新生代实际上不再能阅读传统的经典文献,具有从文化上彻底断根的效果。
——甘阳《如何避免“自宫式”的现代化?》
材料三:“虽然土耳其在他(凯末尔)死后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这个国家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还是他生前制定的指导方针:建立及捍卫疆域有限的土耳其民族国家;启迪土耳其人民的民族意识;摆脱伊斯兰教对国家法律和教育的控制;不但要物质生活西化,人们的思想和风俗习惯也要西化……”
——戴维森《从瓦解到新生——土耳其的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耳其“字母改革”的特点。
(2)综合材料一、二,简要评价凯末尔的“字母革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凯末尔被土耳其人尊为“国父”的原因。
美国由新兴国家崛起为世界大国是近现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当今,正在复兴的中国或许可以从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8月19日,(威尔逊)在向美国人民发出的讲话中声称:“我要冒昧地向你们提一个严重警告,不要出于党派意见,不要因为热烈地偏袒某一方,而作出最强烈、最巧妙、最根本地破坏中立的行为。在这些即将考验人们灵魂的日子里,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17年)4月2日,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总统(公元1913年-公元1921年任第28届美国总统)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我们必须使世界对民主无害。……我们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4月4日和6日,参、众两院通过一项联合决议,宣布美国与德国之间存在战争状态,随后总统发表公告,美国开始进入战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威尔逊的外交思想在美国国家建设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他考虑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在世界范围的美国利益,超出了传统的西半球,尤其是进入了欧洲。……其次,他将美国的意识形态带入了国际政治,并以此作为建设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的准则。“海上自由”“民族自决”等口号都带有浓厚的美国国内政治的色彩,也是美国国内历史经验的总结。……第三,威尔逊还将美国国内的政治实践带入世界政治。
——王希《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政府对当时欧洲爆发的战争采取了什么政策,并说明美国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4分)
(2)一战常被称为“欧战”,与华盛顿总统言论相较,材料二中,威尔逊总统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材料来看,威尔逊宣布美国参战的理由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请指出美国参战的真正原因。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威尔逊的外交思想在美国国家建设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为实现他的外交主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乔治·华盛顿、孙中山、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孙中山主要活动列表
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
1773年,援助波士顿 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指挥波士顿、特伦顿等战役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 1787年,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 1789年,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3年,再次被推选为总统 1796年9月,发表告别辞 |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底,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 1917、1920年,发起两次护法运动 1924年,促成国共合作;抱病北上 |
——根据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
(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
材料二 在今天的美国国会大厦里,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历史伟人济济一堂,那是美国人民的开国大典哪(注:时间是1783年)。油画下面有个小小的说明,上面记载了华盛顿和议长的简短讲话。华盛顿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议长答道:“……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将激励子孙后代。”
——林达夫妇《总统是靠不住的》
(2)材料二中的“公职”是指什么?促使华盛顿辞去这一“公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
(3)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甘地的部分奋斗历程,它们所代表的事件分别是 __、
________________ 。
材料四 “乃孙黄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让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但孙中山)“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准身作则,专为公家谋幸福,不为一己便私图。……手段虽劣,其胸襟气概,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
——谭人凤《石叟牌词》(写于“二次革命”失败后)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你对三位伟人的了解,请指出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撰《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撰了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 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到“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1)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
(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产生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康熙帝和拿破仑为维护政局稳定和国家主权采取哪些类似的措施?
材料一
材料二伯里克利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6分)它与材料二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4分)
材料三
由于受到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代西方国家在政体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试以近代英国、美国为例进行分析。
(2)分别说出奠定两国政体的重要法律文件名称。两国的政府首脑分别是谁?
(3)你欣赏哪国政体?请说出这一政体的特点。
材料四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因中国省份过多,人种复杂之故。美国共和政体甚合中国之用,得达此目的,则振兴商务改良经济,发掘天然矿产,则发达无穷。
——摘自1911年11月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者的谈话
(4)在政治体制的构建上, 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效法美国”的主张的?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哪一规定与美国政治体制不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材料五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6)据材料五分析毛泽东的言论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反共反苏政策导致了冷战。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中国学者对冷战的起源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冷战是美苏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美苏共振)。——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评价材料中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