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
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
某学者对14~16世纪中西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对比性研究。他对明清时期中西社会的特征评价概括最准确的是
A.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
B.奔向近代社会的竞赛 |
C.封建社会的无奈悲歌 |
D.新旧社会的冲突与激荡 |
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奠基石,三者从内容上来看相同之处是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法制社会 |
B.反对压迫、专制,要求民主、自由 |
C.反对殖民统治,主张民族平等、独立 |
D.反对独裁专制,主张三权分立 |
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相比,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所呈现出的本质特征是
A.建立或完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 |
B.进一步扫除封建残余势力 |
C.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
D.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需要 |
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都是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都是中原王朝国力衰落的产物,但都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
B.都促使少数民族归属中央政权,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
C.都是在少数民族主动请求下的政治婚姻,都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 |
D.都促使少数民族建立封建政权,都促进了边疆开发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认为政府付给他们的纸币只不过是“彩色的纸片”。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该政策
A.一开始就遭到农民的强烈反对 |
B.是牺牲农业而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 |
C.不利于政权的巩固与经济的恢复 |
D.不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