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史郎日记》(日):“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上述材料属于
A.文献证据 | B.实物证据 |
C.口传证据 | D.以上都不是 |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
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针对()
①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
②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③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④印度支那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 |
2011年是周恩来诞辰113周年,在纪念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
A.提出不结盟的外交方针 |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国共两党为实现第三次合作而提出的基本方针 |
B.它是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民族政策 |
C.港、澳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
D.它标志着中国顺利完成了统一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