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①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②。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③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④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⑥其脑,果腹而去。
注:①尝:曾经②而势稍不及,及:到,到达。③若将,若:好像。④待:防备。⑤飙:像疾风一样。这里指迅速。⑥盬(gǔ:)吸饮。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公将鼓之: ⑵再而衰:
⑶如是者三四次: ⑷果腹而去: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⑵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
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
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解元小传解缙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逼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清涧都虞侯④。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⑤,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虞候:与下文“偏将军”“ 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擢:提拔) |
B.世忠忧之。(忧:担忧) |
C.俘其生口,备悉敌情。(备:详细,详尽) |
D.众惧辟易遁去。(遁:逃跑) |
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索持犀牛却行。
A.以功授门宣赞舍人 |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C.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 D.扶苏以数谏故。 |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元一表人才,他浓眉俊目、目光炯炯、神采照人,双手下垂时能超过膝盖。 |
B.解元因为射箭能百步穿杨而且作战勇敢,所以被韩世忠保举为偏将军。 |
C.韩世忠到了下邳,听说金兵到了,士兵惊恐,世忠忧心;而解元临危不惧,率领20人偷袭冲入敌阵,俘虏了几个金兵,从而了解了敌情。 |
D.从文章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解元是一个相貌堂堂、射术高超、力大无穷、勇敢无畏、智勇双全的人。 |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填空
(1)《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中“以”是“凭借、依靠”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以”是 “认为”的意思,文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以”的意思是:
(2)《陈涉世家》“行收兵”一句中“兵”是“兵员”的意思,《出师表》“兵甲已足”一句中“兵”是“兵器”的意思,文中“兵革非不坚利”中“兵”的意思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作者的主要观点是(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最主要的条件是(用两个字回答)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版》,完成后面小题。
活版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填空。
(1)《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一句中“若”是“你”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一句中“若”是“如”的意思;《活版》中“不若燔土”一句中“若”的意思是。
(2)《扁鹊见蔡桓公》“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一句中“为”是“作为”的意思;《陈涉世家》中“为坛而盟”一句中“为”是“做”的意思;《活版》中“不以木为之者”中“为”的意思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翻译:
(2)持就火炀之翻译:
(3)用讫再火令药熔 翻译: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用活板大量印刷时,印得既快又多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题文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2)或至不得行()
【题文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题文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
【题文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文)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记》)
(乙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口技》)《核舟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初中阶段学过的“记”还有《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 |
B.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 |
C.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 |
D.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