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然盐湖资源中分离出来的芒硝、硫酸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及焦炭等为原料,生产大苏打和摩尔盐,其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Ⅰ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a 2SO 4(s)+4C(s)= Na 2S (s)+4CO(g)△H="+569.99" kJ/mol,欲使该反应发生并维持该反应进行的条件是 。
(a)常温 (b)常温,并通入少量CO 2 (c)高温,并通入适量的O 2
(2)配平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Na 2S+□Na 2CO 3+□SO 2=□N a 2S 2O 3+□CO 2
(3)反应Ⅲ温度需控制在35~40℃的较低温度,其主要原因是 。
(4)在摩尔盐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的溶液可使NH 4 +、Fe 2 +、SO
都大量减少,该物质是 。
Ⅰ.将刮去氧化膜的镁片投入沸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若用灼热的镁粉与水蒸气反应,则在生成H2的同时还可能得到氧化镁粉未。为实现这一反应并收集一瓶H2,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 (填“A”或“B”)处的酒精灯,等观察到 ,再点燃另一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 。
(2)若将装置D与干燥管相连,则所连导管口应为 (填“m”或“n”),这种方法叫 (填“向上”、“向下”)排气法
(3)小试管C的作用是 。
(4)装置E的作用是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了H2,则检验的操作和需要观察的现象是 。
(5)反应一段时间后,B装置玻璃管中可能残留的固体物质除MgO外,还可能M
g和Mg(OH)2任选其中一种,设计实验证明它的存在,简要写出主要操作.所用试剂.现象及结论。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由Fe2+制备Fe(OH)2的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法一:按照图1进行实验,容器A中的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C,容器A中的反应仍在进行。最终在_______容器中观察到白色沉淀,该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有:
方法二:按图2进行实验,最终在两极间的溶液中首先观察到白色沉淀。请从所提供的试剂或电极材料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纯水②NaCl溶液③NaOH溶液④四氯化碳⑤CuCl2溶液⑥乙醇⑦Fe棒⑧植物油⑨碳棒
a为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d为___________。(填序号)
某未知溶液X中可能含有K+、Fe2+、NH4+、Cl-。检验其中是否含有K+,通常有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焰色反应法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X置
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则证明其中不含K+。对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和疏漏之处加以纠正、补充:
、。
方案二:亚硝酸钴钠法
在CH3COOH酸化的溶液中,K+与亚硝酸钴钠[Na3Co(NO2)6]反应生成黄色沉淀[K2NaCo(NO2)6],该原理可用于K+的检验。注意:NH4+也能与Na3Co(NO2)6生成黄色沉淀,会干扰K+离子的检验。
请你利用上述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验未知溶液X中是否含有K+。
为了探究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原理,做了如下四个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一:向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并收集产生的气体。
实验二:设法检验实验一收集到的气体。
实验三:向试管中加入3 mL水,并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
实验四:向试管中加入3 mL乙醚,并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
(1)简述实验二中检验气体的实验方法及作出判断的依据
(2)从结构上分析,该实验选取水和乙醚做参照物的原因是
(3)实验三的目的是欲证明;实验四的目的是欲证明;根据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结果,可以证明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
(1)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SO2生成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硫酸铜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甲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在实验室中进行这个实验时,除了(1)小题中指到的实验现象外,还可以观察到许多其它的实验现象,请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乙的试管口部放有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棉花中通常是浸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写出棉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