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 | B.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 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德意志帝国哪怕从1866年击败奥地利算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崩溃,不过半个世纪;日本帝国从开始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废墟上兴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和德国经济不断繁荣,如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由此可见
A.民族主义是推动国家走向富强的动力 | B.大战摧残了部分参战国的国民经济 |
C.专制政体不能做到民富国强 | D.民主政体是国家持续繁荣的保障 |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西方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 B.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D.苏联和东欧经济陷入了困境 |
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 B.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 D.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多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A.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 | B.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 |
C.确立“人是万物尺度”的信条 | D.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作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