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6~8题。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对以上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些人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创造力是伟人才具有的。 |
B.创造力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
C.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
D.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你一定会拥有创造力。 |
. 对以上两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道理论证 | B.对比论证 |
C.比喻论证 | D.事实论证 |
.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
B.要有创造力,就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而要去探索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
D.创造力并不神奇,但无论怎样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拥有它。 |
荔枝肖复兴
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的。
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我是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他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络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位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的那般自然、妥帖。
⑤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荔枝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很远的路,累得张着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跑,才又和我们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相信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⑥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小孙子一部分,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⑦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选自《最阕读》,有删改)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③段中加点词“托”的妙处。
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母亲”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联系全文,体会“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话蕴含的感情,说说这句话的作用和蕴含的意思。
第③段中,面对母亲买回来的沙果,作者“连声说真好吃”“不住口说真便宜”。对作者这种安慰母亲的“把戏”,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一)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二)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你依据选文第②段谢安的表现,概括出“静气的内涵”。
请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个人应该怎样“养静气”。
紫檀 马未都
①紫檀是一种名贵的木料。假如你去故宫参观,会发现宫殿里的紫檀家具比比皆是。在雍正、乾隆年间,皇家对紫檀的使用十分频繁。清官用了100年的时间把家具都替换成了紫檀木的。
②那么,紫檀有哪些特性呢?
③紫檀颜色沉静,有光泽。当紫植被开启、打光以后,颊色非常沉静。闪着一种如同金属、绸缎一样的光泽。这种光泽可不是一种单纯的木头的光泽,这种光泽只有当你见到最优良的紫檀时才能感受到。
④紫檀出料少,特名贵。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过去有非常大的紫檀料,绝大部分的料都比较小,偶尔才有大一些的。紫檀长大了以后,90%上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紫檀因出料少,而显得更加名贵。据说,乾隆时期,工匠们连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大发雷霆。可见,皇上在用紫檀的时候也是非常心疼的。
⑤紫檀应力小,不易变形。应力小俗称“性小”,就是脾气小,不怎么变形。普通的木材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遇冷收、遇潮胀,非常容易变形。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打不开,关不上,这都是变形造成的,但紫檀的变形率却非常低。一般来说,紫檀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外形。
⑥紫檀纤维细,易雕刻。紫植材质的优点在雕刻它的时候最容易体现。紫檀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它的横断面雕刻时运刀特别流畅,与竖着运刀的感觉差不多。用雕工们的行话来说,就是“横向走刀刀不阻”。它不像竹子,横向不能走刀,因为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竖着运刀时还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会“势如破竹”。紫檀没有这些毛病。横向、竖向,任何一个角度去雕刻,感觉都是一样的。另外,当紫檀被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花纹就像是冲压出来的。有些上乘的紫檀雕刻,甚至给人的感觉不像是雕刻出来的,像机器在高压下压出来的。正是由于它的这些材质好处,所以紫檀倍受众多雕刻家的青昧。
⑦几百年来,紫檀在家具行业中长盛不衰,牢牢地坐稳了中国古典家具材质的第一把交椅。
【注】势如破竹: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紫檀有哪些特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紫植长大了以后,90%以上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
(2)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打不开,关不上,这都是变形造成的,但紫檀的变形率却非常低。()()乾隆时期,工匠们造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为什么大发雷霆?
“紫檀没有这些毛病”一句中“毛病”指的是什么?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眉,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括。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⑤段中“有道的君子”是指哪些仰慕梅花的人们,他们有着高尚的志趣,视梅花为修养的典范。 |
B.文章第③段连用两个“不是不想”,写出了狂风和大雪的无奈,作为梅花的知音和伴侣,它们只能选择手下留情。 |
C.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摹梅花、抒发情感、表达意趣融为一体。 |
D.文章第④段通过梅花雨桃花、杏花、梨花、水仙花的对比,突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美好,也流露出作者对哪些“俗常”之花的厌恶。 |
E.文章引用大量诗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语言典雅,令人回味。文章第⑥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
坐,你未必会
许多人日常办公只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他们工作时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坐。殊不知,身体的隐患也由此而生。如何坐,大有学问。
中国自古有“坐如钟”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人体只有维持在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下才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这是不科学的。在办公桌前的正确坐姿应该是:坐时尽量拉近座椅与办公桌的距离,从臀部到腰部至后背全部紧贴座椅靠背,必要时可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头颈部保持中立位,同时调整座椅高度,使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使双脚能充分接触地面,必要时可在办公桌下放一脚垫。
在此姿势下,人体腰背部得到了座椅靠背充分的支撑,人体脊柱系统及其相关肌群也获得了充分的放松,自然会感到舒适安逸,不易疲劳,脊柱及椎间盘更不易发生蜕变;头颈部处于自然中立位,不过分前屈和后伸,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颈项部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同时双肘关节与桌面处于平行位置,使腕关节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则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屈位。这样,各种关节疾病自然就少多了。
好的坐姿还有赖于科学的座椅,合适的座椅可以减缓久坐的危害。椅子的高度要合适。过低则人的膝盖就会拱起,产生不适感;过高则身体压力会集中至大腿,令大腿受压,严重的会导致小腿肿胀。椅子的座面要合适。过窄则身体两侧的肌肉会受到挤压,会感到疲劳;过软的椅子易令人曲起身子,全身肌肉和骨骼受力不均,导致腰酸背痛。工作椅子的靠背也要有讲究。只要不影响使用者的活动,靠背的高度低可至使用者的第一、第二腰椎,高可到使用者的肩胛骨、颈部。靠背的倾斜角度约为110°,而且倾斜角度应该是逐渐向后增加的,它对人体的支撑点也同时逐渐向上转移。
即使这样,也不宜久坐。久坐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可能导致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即使每天锻炼30~45分钟,其余时间还是坐着,仍属于久坐,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那些不经常锻炼的人则健康受损的几率更大。所以要保持身体健康,办公室人员必须经常起身运动。
有事要与同事交流时,你最好直接走到同事身边亲口告诉他,而不是坐在那里给他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经常起身喝茶休息一下,以增加起身活动的次数;工作间隙应该经常随着呼吸做提肩动作,每隔5~10分钟抬头后休息片刻;坐久后离开凳子活动一下或躺着休息一下也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每坐45分钟左右,应该起身活动一下。其实,除写字或者打字、点鼠标需要坐着之外,办公室的一些工作还可以站着完成。(注:基于命题需要根据《坐,你未必会》改写。)下列对本文“坐的学问”的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
A.调整好坐姿可以让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所承受的压力。 |
B.既然必须长期坐在椅子上办公,就要坐在适合于自己的椅子上。 |
C.用正确的坐姿坐在合适的座椅上,但不宜久坐。 |
D.座椅的高低影响其舒适程度,正确的坐姿可以减缓久坐带来的不适。 |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坐在椅子上,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可以维持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 |
B.人坐在椅子上,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这样的桌椅高度比例才是适合于自己的。 |
C.坐时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驱位,可以降低患腰椎病的几率。 |
D.坐时头颈不能过分前驱和后伸,让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这样颈项部肌肉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
下列做法符合本文所讲述的道理的一项是()
A.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为了提高效率,艳艳常利用课间十分钟坐在教室里写作业。 |
B.为了孩子有良好的坐姿,周爸爸特地给孩子买了一把能调节高度和靠背倾斜度的座椅。 |
C.文文常常用爷爷书房里高大的桌椅写作业,两只小脚能悬空摆动,她觉得很有趣。 |
D.芳芳在电脑前每工作2小时后就到茶水间泡杯茶或冲杯咖啡,以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