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经济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②“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
③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以上材料反映出了:()
①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  
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  
③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  
④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53年,我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最可能是()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