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下列流行语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B.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
C.摸着石头过河 |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明朝谢肇淛《五杂俎》:“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 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徽商和晋商都是商帮的突出代表 |
B.徽商和晋商的财力都十分雄厚 |
C.徽商和晋商都有各自的经营范围 |
D.徽商和晋商都崇尚节俭与诚信 |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
《十二铜表法》规定,狱官或仲裁者收受贿赂要被处以死刑。这表明
A.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B.习惯旧俗得以保留 |
C.贵族滥用权力受到限制 | D.法律程序过于严格 |
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了罗马共和国中人人参政、保护公民利益的政治观念 |
B.材料表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的法治观念 |
C.材料反映了“城邦至上,政治为本”的民主特点 |
D.材料表明罗马法强调公正至上、保护私有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