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简要赏析本词的语言风格。
本词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鹧鸪
【唐】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前人评价这首诗“赋鹧鸪,警绝”,因此,郑谷被誉为“郑鹧鸪”。请简要分析一下颈联在描写鹧鸪时的精妙之处。
(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柳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青霜。
【注】乐游苑:又叫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高,可俯瞰全城,是时人节日游赏之地。
你认为李商隐的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荆卿里荆轲山(其二)
清·袁枚清·尹礼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我头入虎狼. 豪气无论剑不疏,
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祗缘生劫一筹迂。
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图穷即断秦王首,
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千载应传好丈夫。
(1)袁诗尾联“刺”字用得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
(2)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注:杜甫晚年滞留夔州(现四川奉节)西阁,此诗就是在那里写的。
本诗句写“月”。颔联写了
对诗句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初升景象,赋予“山”动态的美。
B.“疑鹤发”、“恋貂裘”,既是诗人的推想,又描绘了月之白与月之寒。
C.尾联,明写嫦娥孤寂,实则推己及人,表达诗人自况自伤之情。
D.深秋月夜,诗人通过所见所感,抒发自己衰老孤寒、凄凉寂寞的境遇。

“残夜水明楼”被后世称为“古今绝唱”,试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
秋日众哲馆对竹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本诗对仗联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1 B.2 C.3 D.4

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叠词“萧萧”,生动地突显竹子“凌霜”的神韵美。
B.“异”字,写众哲馆竹色彩不同于三湘竹的变化美。
C.首联写竹傲寒而立,翠绿凌霜,描摹竹林的静态美。
D.颔联写风动起寒声,竹影爬墙,描绘竹林的动态美。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和尾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