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C.以伤先帝之明 |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指出下面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聊发少年狂(姑且) |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
.请自选角度,对“千骑卷平冈”作点简单赏析。
.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①会挽雕弓如满月 ②奉命于危难之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写一个即可)。词人苏轼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15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2)才美不外见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4)安求其能千里安:
(5)执策而临之执: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4)上尝得佳鹞▲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_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
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每有会意▲(2)性嗜酒▲
(3)期在必醉▲(4)既醉而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 B.其如土石何 |
C.亲旧知其如此 | D.食之不能尽其材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善(善于、擅长)用矛 | B.一举而毙(杀死) |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皆服其能空乏其身 |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
C.遂曳矛而斗遂许先帝以驱驰 |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选贤与(▲)能 (2)货恶(▲)其弃于地也
(3) 故(▲)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