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职分也。.联系两段文字,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的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胄: (2)箪: (3)夙: (4)所以: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躬耕于南阳(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约己爱民( ) ④悉仰于官 ( )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建议是,乙文中与此建议意思相同的句子是。这些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①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③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子:你。②长:掌管、统治。③走:跑解释文中划线字词
(1)子无敢食我也:______________(2)是逆天帝之命也:______________
(3)虎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4)故遂与之行:_________________选出与“故遂与之行”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忘操之 | B.物外之趣 | C.是吾剑之所从坠 | D.至之市 |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文中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什么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阅读课外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地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①或曰:“从土里生成。”()②其人固执己见()
③已而遍问十人()④驴则付汝()翻译句子
请与子以十人为质。。楚人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此人固执己见,难以进步。但是,从这句话中能看出他还有一个优点,请说出这个优点。
楚人因对姜一无所知而闹出笑话,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跋李庄简公家书陆游
李光①罢政归乡里时,某②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谈终日。每言秦氏③,必曰:“咸阳”,愤切慷慨,形于辞色。
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④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道“青鞋布袜”时也。
【注释】①李光:宋高宗时任参知政事等职。②某:陆游自称。③秦氏:指秦桧。
④赵相:即赵鼎,宋高宗时宰相,因反对和议遭贬。 下列句中的“于”与“形于辞色”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苛政猛于虎也。 |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C.余将告于莅事者。 | D.积于今六十岁矣。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陆游20岁那年,李光大人在政务繁忙中还抽空来拜访我的父亲,整天促膝畅谈。 |
B.每当谈到秦桧的时候,李光脸上便露出愤怒慷慨的样子。 |
C.从选文来看,李光是一个刚毅不屈之人。 |
D.在这篇文章中,陆游表达了对李光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悲忧出涕:_________②方言此时:
③虽徙海表:_________④皆足垂范百世: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①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若云兴霞蔚(2)恒自梢至根
(3) 人或怪之(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下列句中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孔子云:何陋之有 |
C.谢安深重之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2)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 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