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义犬(蒲松龄)
周村有贾某,贸易(1)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豢养舟上。舟人固积寇也,窥客装丰,荡舟入莽(2),操刀欲杀。贾哀赐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鸣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远,浅搁乃止。
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哀鸣。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3)焉。
抵关三四日,估楫如林,而盗船不见。
适有同乡贾(4)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鸣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5)。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见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6),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曩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1)贸易:做生意。(2)莽:芦苇丛。(3)悼:难过。(4)贾(gǔ):商人。(5)趁之:追它。(6)易:换。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1)屋舍俨然: (2)悉如外人:
(3)或以为异,从之而往: (4)适有同乡贾将携俱归: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划两处)
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豢养舟上。甲文中通过_______________及和平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而乙文则通过犬勇救被扔入江中的主人和_______________两件事表达了犬的“义”举。
乙文中,作者发表议论的是哪一句?从该句中,我们可获得怎样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会天大雨( ) (2)度已失期 ( )
(3)今亡亦死( ) (4)陈胜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等死,死国可乎?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
必然性: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相应的练习。
孔子祭鱼
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①,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②,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扫除将祭之。弟子曰:“夫③人将弃之,今吾子④将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务施⑤而不腐⑥余财者,圣人也,今受圣人之赐,可无祭乎?”
注释 ①甚强:非常恳切。 ②不售:卖不出去。 ③夫:表议论开始,无意义。 ④吾子:您。 ⑤务施:致力施舍。 ⑥不腐:不使腐烂。“之”在文言文中有4种解释,请你在文中分别找出一个例句。
①代词:②去,往:
③的 :④助词,无意义: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①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
②今受圣人之赐,可无祭乎?请根据文中孔子的话推断:在对待“余财”的问题上,孔子反对的是哪种人?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说的话有不少流传至今,请你默写出两句孔子的名言。
文言文阅读
陈涉世家(节选)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1)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_____
(2)怅恨久之_______________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
(4)若为佣耕_______________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C.项燕为楚将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天下苦秦久矣。
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2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读下面西汉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用原文回答)
文言文阅读。(12分)
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下列各组画框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B.盖追先帝之殊遇/或遇其叱咄 |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D.欲信大义于天下/愿陛下亲之信之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以”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策之不以其道 |
C.屠惧,投以骨 | D.属予作文以记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阐明“光先帝遗德”的重要性。 |
B.作者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亲贤远佞是全文主旨所在。 |
C.回忆先帝对两汉评价的用意是借先帝的评价,忠告后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亲贤远佞。 |
D.在内政上亲贤臣,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在军政上亲贤臣,必能裨补却漏,有所广益。 |
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军师.关于他的故事很多,请写出两例。
文言文阅读。(11分)
(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以头抢地耳() ②长跪而谢之()
③而君逆寡人者()④寡人谕矣()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两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