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①师之。时②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③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④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注释】①翕然:一致。②时:即杨时。③赴告:报丧。④游酢:人名,北宋文人。
(选自《宋史·杨时传》)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送之(跑) B.书以观(得到)
C.翕然之(老师) D.以赴告同学者(信)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藏书之家   见颢颍昌
B.乡先达    于熙、元
C.俟欣悦     归也
D.致书     书赴告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甲乙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
注释①会田:会猎,聚会打猎,常指两国以盛兵相向。田,同“畋”,打猎。②为寇:此处指入侵。寇,入侵者。 ③祭北门:指在徐州北门向北祭祀祈祷。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使守南城( )⑵使盗贼( )
与“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一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
根据语段,概括齐国能够强于天下的原因。

隆中对(节选)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亦人谋也() ②尽南海() ③国险而民() ④总英雄()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贤能之用不足外人道也
B.其主不能守与臣将四矣也
C.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宅边有五柳树,因为号焉
D.今操已拥百万众辍耕垄上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君主。
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②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召令徒
B.激怒其众
杀之应陈涉
C.广数言欲亡
扶苏以数谏
D.士卒多用者

不足外人道也
这段文字叙述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情形,请用原文概括其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
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结合文段说一说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11-14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面旬中加点的词。(2分)
①请广于君( )②岂五百里哉( )
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④寡人矣 ( )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译文:
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在和秦王较量的第一回合,唐雎重申安陵君的“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断然拒绝秦王的“”要求。第二回合,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列举了三个“士”的事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随即,以“”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3分)
安陵君:秦王:唐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