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2分)
阅读《岳飞二三事》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4分)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①,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②。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③,饰④名姝⑤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⑥,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⑦,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求访:寻找。②药饵(ěr)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③交欢:结友。④饰:打扮。⑤名姝:美女。⑥宵旰à:即宵衣吁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国事。⑦营第:建造住宅。解释加点字。
⑴遣人求访()⑵吴玠素服飞 ()
⑶饰名姝遗之 ()⑷玠益敬服()与“或问天下何时太平”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三峡》) | B.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 |
C.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 D.故旧或欲为开场业(《杨震暮夜却金》) |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2处朗读停顿。
岂 大 将 安 乐 时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敌未灭,何以家为?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请结合本文谈谈岳飞是怎样一个人?
文言文阅读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不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观者异以为神()②所作之奇俱如此()
③凿木人长寸许()④予不能悉记 ()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尝背塾师 |
B.吠之声与真无二遥闻深巷中犬吠 |
C.能以径寸之木观者异以为神 |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
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舟记》中的王叔远和本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
初,赵盾常猎于首山①,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②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③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既而,为晋宰夫④,赵盾弗复知也。
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⑤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助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首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②示眯明:人名。③宦:为臣隶。④宰夫:厨师。⑤甲:士兵。下列句中的“之”和“盾与之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能以径寸之木 | B.何陋之有 |
C.无丝竹之乱耳 | D.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盾有慈悯心肠。看到桑下有人挨饿,就送他饭吃;得知其孝,还增加饭肉。后来难中得此人相救。 |
B.示眯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晋灵公的阴谋,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以此作为使人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 |
C.晋灵公不仅没有反省示眯明所讲的君臣之理,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这表现出晋灵公的不行君道。 |
D.示眯明是个知恩图报、是非分明的人。他和晋灵公的甲士们英勇搏斗中,最终不敌身亡。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既而,为晋宰夫:(2)恐盾醉不能起:
(3)欲以去赵盾:(4)盾既去: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
(2)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助也。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① 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②,箪瓢屡空,晏如③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④》。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⑤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晋书·陶潜传》)
注:①吝情:舍不得。②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③晏如:安然。④来:语气助词。⑤羲皇:古帝伏羲。⑥徽:系琴弦的绳子。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为乡邻之所贵②家贫不能恒得
③素简贵④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选出与“ 以亲老家贫”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因以为号焉 | B.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
C.以其境过清 | D.能以径寸之木 |
翻译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他的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这说明陶潜出身于官宦之家。 |
B.从陶潜所作的《五柳先生传》的自况来看,他虽爱读书,但是读书不很深入,这也导致他的官位不高。 |
C.陶潜的最大爱好就是喝酒,但是因为家里穷,不能总有酒喝,他的亲朋故旧有时就置酒招呼他去喝,他去就一定要把酒喝完,并且目的是喝醉。 |
D.陶潜为人耿直自爱,“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就是很好的体现。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①用讫再火令药熔②尝贻余核舟一
③诎右臂支船④故又名“鬼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