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吡罗红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植物和高等动物(如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以上的甲、乙两种结构的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器”,乙细胞器内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__________ _。
(2)图中甲、乙两种结构的膜面积都很大,乙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 __。甲的D结构中发生的反应称_________,该反应之所以在D上进行,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看,是由于D中有_____________。
(3)CO2进入叶绿体后,在基质中被_____________后形成的物质遇斐林试剂呈砖红色。
(4)发生在高等动物细胞结构乙中的生理过程是(填图中的序号)_________,在缺氧情况下,物质A可通过⑤过程形成物质C(填名称)__________。

下图甲是某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该动物体内5个不同分裂时期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②上的 在细胞互相识别时起重要作用。K+在进入甲细胞时,需要消耗[ ] 提供的能量。
(2)在乙图中:A细胞内有 条染色体,B细胞内有 个DNA分子 ,C细胞内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乙图中代表减数分裂的细胞是

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为甲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丙图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细胞。请据图回答。

(1)假设甲图细胞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多画的结构有 (填图中标号);蓝藻与甲图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2)影响图乙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所需酶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
(3)若已知丙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除消化酶外,还可能是 等。
(4)2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它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0
B
10
-
0.1
5
C
-
10
0.1
20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将A、B、C三支试管放置在表中相应的温度、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 x lmm x 0.l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

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Ⅰ.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
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
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
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Ⅲ. ,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 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