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都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B.都缺乏先进的领导阶级和革命纲领
C.发动者都曾用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D.都主张推翻清朝并变革封建土地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困难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种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

A.解决了反动势力制造的混乱 B.调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
C.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D.提高了工人农民的觉悟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根据材料分析有误的是:( )

A.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 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
C.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 D.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