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都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B.都缺乏先进的领导阶级和革命纲领
C.发动者都曾用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D.都主张推翻清朝并变革封建土地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