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岂有不爱之理 | B.驱其残忍之性 |
C.醉翁之意不在酒 | D.辍耕之垄上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
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回头)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到,去)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只不过)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解释加点的词
(1)妻适市反 ()(2)曾子欲捕彘杀之()
(3)顾反,为女杀彘()(4)是教子欺也()与“曾子妻之市”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忘操之 | B.至之市 | C.是吾剑之所从坠 | D.何不试之以足 |
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来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
(1)善鸣(2)求市未能得
(3)笼鹅而归(4)使人耽之若是与“笼鹅而归”中的“而”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B.拔山倒树而来 |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D.至之市,而忘操之 |
翻译句子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结合选文,说说你感受到的王羲之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欧阳修谪滁州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 B.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若役 |
C.既老而衰且病/久已病矣 | D.而尝置酒一壶/而不知人之乐 |
翻译。(4分)
⑴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⑵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醉翁”:
“六一居士”: 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阅读文言文。
束氏狸狌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①。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②之。狸狌生子若③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又磔磔然,以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④。
【注释】①狸狌(líshēng):狸猫、野猫,这里指猫。②啖:吃。③若:及,至于。④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束氏日市肉啖之()(2)南郭有士病鼠()
(3)鼠度其无他技()(4)啮其足()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束氏日市肉啖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
B.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但逐层布板讫(《梵天寺木塔》) |
C.以啖肉故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
D.狸狌奋掷而出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
翻译下列句子。
(1)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狸猫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解释下列加点字。
盗啮断乳头() 以至不检()翻译下面的句子。
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吾母见而喜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 B.人不知而不愠 | C.学而时习 | D.七十而从心所欲 |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