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④,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⑤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⑥,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见诛:被诛杀。⑤贷:宽恕。⑥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虽然)同席不交谈 B.(于是)跪请曰
C.(只)乞贷妻子 D.因(眼泪)泣勉以忠义

.下列句中划线的“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乡(为了)生死而不受 B.山恋(由于)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C.后子仪代思顺(担任)将 D.项(因为)之强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仆岂敢怀私忿哉!
.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简要说一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厚,讳宗元。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①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②,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③,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④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⑤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注】①质:抵押。②相侔(móu):相等。③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④观察使:又称观察处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下其法:推行赎回人质的办法。⑤白:告诉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其 后 以 不 能 媚 权 贵 失 御 史
请写出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
(1)其土俗()(2)约不赎()
(3)一岁()(4)当播州()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
(1)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2)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
陟罚臧否()②以陛下()
③必能裨补阙漏()④严闻亮()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两个画线句的意思。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B.甲文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可断句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C.乙文中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廖立、李严的反应从侧面体现诸葛亮一心为国的人格魅力。
D.甲文中诸葛亮是用讽谏的方式向陛下提出建议。

【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后面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____,相传是春秋时期的__________所作。
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焉_______________(2)小惠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下面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⑴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的时候。
⑵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的时候。
文中的曹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课文谈谈理由。

(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赵普独相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独相十年凡:总共 B.欲除某人为某官尝:曾经
C.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次日 D.帝从其请竟:竟然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事为己任

A.俯身倾耳 B.皆美于徐公 C.必分人 D.是以先帝简拔遗陛下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皇帝当初并不怎么重用赵普,曾经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但最终被他刚毅的性格所感动,他也以称职而闻名于世。
B.赵普很善于临机应变,使皇帝改变主意,有一次皇帝因雨不止影响大宴而发怒,赵普告知百姓正在宫外奏乐求雨,使皇帝转怒为喜。
C.赵普敢于进谏,临机制变,和邹忌一样善于讽谏。
D.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他的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他劝说皇帝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也体现在他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