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乾元二年,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对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
(3)诗人在首联生动地刻画出山中寡妇 的形象。第二联中用 和 两个词表现了人民的不堪重负。
(4)诗人在第四联中生发的议论,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回答小题。(共7分)
终南山终南望余雪
王维祖咏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接海隅。终南阴岭②秀,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积雪浮云端。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林表③明霁色,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城中增暮寒。
注释:
①太乙: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天都:帝王的都城,指长安。
②阴岭:山北曰阴。背向太阳的山岭。
③林表:林梢。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南山》的作者立足“中峰”,用阳光的浓或淡和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百态。 |
B.《终南望余雪》的作者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看到落日的余晖把树林的顶端照得闪烁发光。 |
C.两首诗都写了雪后初晴时终南山的山势之高和林壑秀美,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D.两首诗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特点:王诗意境清新,有声有色;祖诗则意境清幽,朴实俏丽。 |
王维、祖咏两位诗人笔下的终南山共同特点是什么?他们各自是怎样表现这一特点的?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歌一二句中最值得品味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中夜起望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声。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分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
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暮春[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5分)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①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②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传》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俗耳针砭,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诗肠鼓吹,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有人说“闲”字统率全词,试简析词作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
简述“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所表达的感情。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